一场弟兄殴斗的风波

作者:西拉
一场弟兄殴斗的风波

导言:义霖和撒母耳的这场纠纷,其意义超越了这个故事本身,具有非常现实的社会学意义了。谁能给我们指出一出路来呢?建立友爱和平,消除仇恨的关键是什么?


1

 那是96年的一天上午,我正在房间里看书,听到院子里一片混乱吵闹的声音。妻子急匆匆地跑进来,情绪紧张,结结巴巴地说:撒母耳和义霖在院子里打起来了,你赶快去处理一下!


我问:“怎么回事?”

 

妻子气喘嘘嘘地说:“人家送给撒母耳二个玩具,撒母耳送给义霖一个,自己留下一个。义霖爱拆玩具,撒母耳送给他的那个很快就被他拆坏,不能再装起来啦。于是,义霖又要玩撒母耳手里的那个。撒母耳一看,刚给他的那个被他弄坏了,就很生气,不愿意将手里的玩具给义霖。不给,义霖就抢,结果两个就打起来了。我怎么也没办法把他们拉开,请你快快去呀!”

撒母耳是我的儿子,正在上小学四年级;义霖是我哥哥的儿子, 13岁了,正在上初中一年级。因为我哥哥在外地工作,有一些实际的困难使他很难照顾义霖,义霖由谁来照顾?过去是我妈妈承担了抚养义霖的责任,可她年纪大了,体力和精力都极其有限,再加上她还要牧养教会,所以,我和妻子经过商量,决定我们来承担照顾义霖的担子。义霖是一个非常顽皮的孩子,照顾他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一点我和妻子不是没有慎重思考过。很多朋友,甚至一些主内的弟兄姐妹也出于好意力劝我们不要接管这个重担和烦恼。他们认为义霖与我们一起生活,一定会影响撒母耳的学习和成长。


但我和妻子不这样看,为什么呢?除了义霖有可能会影响撒母之外,为什么不能从另外的角度看问题呢?我深入地思考一个问题:义霖是怎样养成这种顽皮的品性的?我们发现,孩子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严重危机。因为中国大陆实行独生子女制,夫妻只生一个孩子,所以,孩子自然就成为家庭的主角和中心,是父母甚至爷爷奶奶所宠爱的对象,大人奋斗是为孩子,积蓄财富是为孩子,凡事都依从自己的宝贝,生怕他受苦和不高兴。孩子不会不知道这一点,他们掌握着大人的心理,于是孩子被培养成自私,娇狂、贪婪,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

基于这样的认识,义霖到我们家来生活,也许是主给撒母耳的恩典,也许是主赐给义霖改变品格的一个机会呢!


孩子的成长不应当只看重学业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品格、属灵生命素质的成长。但是,怎样才能栽培他们的灵性、生命素质呢?


《圣经》中神雅伟被称为我们的父!信仰他的子民被称为神雅伟的儿女。神,我们的父怎样教养他的子民?整本《圣经》就是最好的教养孩子的教材!


神怎样教育栽培我们 

我们个人属灵生命素质的成长、成熟,是离不开基督的身体——属灵的团体的,任何人不可能离开基督的身体――教会而能够成长。所以,《圣经》说:“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其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同样,义霖、撒母耳都需要有伙伴相处的环境来帮助他们成长。因此,我想:如果我出于自私不接受义霖,恐怕我的儿子撒母耳总有一天会变成一个自私、娇狂、唯我独尊、自我为中心的人。


但是,家里多了一个顽皮的孩子,确实打破了家庭的宁静。瞧,现在我不得不从房间里出来,处理撒母耳和义霖之间的这场纠纷了。


我该怎么办呢 

从房间里出来时,我思惴着:如果妻子给我的资料的属实的,那么,义霖肯定是野蛮而不义的。过去,当他犯错时,几乎每次我都是采用严厉的训斥、管教或惩罚来教育他,但事实上,至今没有看见他有明显改变的迹象。再加上这一次严厉的教训又能怎样呢?他会改变吗?在教育义霖的问题上,我们一直很无奈,不知如何是好。再说,如果我这次以严厉的态度管教义霖,岂不正中撒母耳的下怀?他所期望的不正是爸爸为他主持公道,伸冤报屈吗?这样作,对撒母耳的品性又有什么造就?但是,如果对义霖这种野蛮不义之行径,不了了之,听之任之,随便让他蒙混过关,岂不是纵容了义霖的不义?同时,又怎样能安抚撒母耳?如果撒母耳里头的正义之火被不义扑灭,他将来岂不要仿效不法而自鸣得意?


“父啊!我该怎么办呀?”我在苦恼、徘徊之际,内心深处不禁向父雅伟发出一声轻轻的呼求。奇妙!非常奇妙!就这么一声呼求,神雅伟所差来的基督耶稣的形象浮现于我的眼前,此时,内心似乎确定了解决问题的答案。于是,我向院子走去――――



2

义霖和撒母耳正撕杀得不可开交,难分难解,我一出现,就看见这场恶战场面难以收拾:义霖是哥哥,相对撒母耳,义霖是人高马大,气粗力壮,拳重脚快,显然撒母耳不是他的对手。不过,别看撒母耳人小力薄,却不甘示弱,一边哭喊,一边撕打,跟他拼命,其势咄咄逼人。撒母耳那闪烁着烈火般愤怒的眼睛,死盯着义霖,在这个威协之下义霖多少有些胆寒。这到底是撒母耳的勇敢,还是他的怯懦?为什么他会表现得如此不可侵犯?也许撒母耳心想:面对无理、野蛮抢夺和欺负,我必须自己保护自己,捍卫自己的尊严,解决这场冲突必须用实力和气势来压倒对方。

 

首先是义霖发现了我来到他们的跟前,他立刻往后退试图摆脱撒母耳,不再想和他撕杀纠缠。他低下头,自知理亏,不敢直面看我。过去,每当他犯错后,通常会受到一顿严厉的训斥或管教,现在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呢?义霖心里暗想:“这下完了。”


撒母耳一看见我来了,哭得更悲切了。他指着被毁坏的玩具和受伤的身体,一边诉说着事情的缘由,一边哀婉凄绝地哭泣,满腹委屈。他望着我,期待爸爸此时为他主持公道,审断是非。


到底谁是谁非?很明显,义霖抢夺撒母耳心爱的东西是不义的。义霖已经承认了自己的过错,他的态度表明自己理屈词穷,他没有想为自己辩护。


撒母耳是公义的吗?他没有错吗?“我错在何处?”撒母耳心想:我没有将所有的玩具据为已有,我从来都没有擅自动用哥哥的东西,从来没有抢夺哥哥心爱的玩具,扪心自问,我没有对不起哥哥的地方。可是,他从我的眼睛里看见我对他的否定和拒绝,他开始对他的爸爸有些不理解和捉摸不透了。因为我想,在众人的眼中,撒母耳确实是一个慷慨、热情、知情达理较成熟的好孩子,为此他赢得了不少人的称赞。不过,我看到他与义霖争竞殴斗的那一幕,改变了我对他慷慨良善的性情的信任。他在面对侵犯和伤害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敌视和反抗精神,难道就是他的勇敢和公义吗?对比主耶稣对罪人的恩慈怜悯和慷慨,对比主耶稣在面对罪人的伤害和污辱时所彰显的温柔谦卑,我发现世界的勇敢和公义与基督耶稣的勇敢和公义是多么的不同啊!主耶稣的形象浮现在我眼前。靠着主的恩典,我决心对付撒母耳的骄傲和自义,让他永远记得今天的教训!


我对着撒母耳,一字一句清晰地说:“撒母耳,把你手里的玩具给哥哥玩。”


“不!不给!”他倔强地抗议:“不!我给过他一个了,他不珍惜,把它弄坏了,就抢我手里这个,不给!”

 

撒母耳的口气和态度中流露出埋怨的情绪,他坚持,强调属于自己的权利,决不退让。此时,他似乎更加委屈地哭着说:“这玩具是我的!”


“撒母耳!爸爸要你把玩具给哥哥。”我以命令的语气,态度肯定地回答,冷静地观察他的反应。


“不!不给!”我的吩咐把他激怒了。他用手抹干脸上的眼泪,朝我喊叫道:“这玩具是我的,谁也不给!”


你可以感受那对峙的场面。现在,他仇视的不是他的哥哥,而是他的爸爸。


我走过去,给他一记耳光,然后命令道:“站在这儿,想想你错在哪?爸爸为什么打你?”我不再理会他,不再给他说什么,留下他一个人站在那儿。


撒母耳怔住了,一切是这样突然。他没有流泪,默默地呆站在那儿。或许心想:怎么啦?道义公平何在?这是我爸爸吗?印象中爸爸不是这样严厉和冷酷呀!过去,他抚摇我在他膝上,给我讲故事,耐心地教我写字,与我一起玩耍,运动,每次出差,他都会带许多新奇的礼物给我,又不时陪我去书店,带我到田野体验乡村气息――――有时,还禁不住要抱起我、亲我一下呢!可是现在,怎么啦?爸爸无理地命令我把属于我自己的东西给欺负我的人,而且还打了我,他甚至都没有向我解释原因就打了我。我错在何处?爸爸还爱我吗?如果爱我,他怎能如此对待我?


事实上,我是非常疼爱撒母耳的,内心常为他感到自豪和喜悦,他不仅是我的儿子,也是我的朋友,我把他当朋友看待。我的妻子有时责备我,说我太宠爱儿子了。所以,此次循着圣灵的指引管教撒母耳的举措,令我自己也感到惊讶。


这时,正置午饭的时间,我转过身,语气平和地对义霖说:“义霖,进来吃饭。”



3

饭桌上,义霖小心翼翼地坐在我旁边,一声不吭。因为叔叔有点让他大惑不解了:奇怪!叔叔怎么没有责备我呢?怎么没有管教我呢?他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所以,义霖就更加害怕了,甚至连呼吸也非常谨慎,真后悔坐在叔叔旁边。


家人也对我的作法狐疑不解,大家都沉默着。特别是我的妻子,我教训撒母耳时,她心里极其痛楚,不解和委屈。但是,她没有出面干预我,没有情绪。她准备在一个跟我独处的时间询问我。饭桌上有我的妈妈,有远方来的弟兄姐妹,还有我的外甥女。一阵沉默之后,饭桌上的气氛渐渐地轻松起来,义霖被这个气氛感染了,也加入其他人的话题中,谈笑风声,活跃起来,似乎忘记了刚刚发生的事情。


我突然亲切温和地对义霖说:“去请弟弟进来吃饭。”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就看见义霖在撒母耳背后把撒母耳推搡进来。


“谁叫你进来的?”我严肃地质问撒母耳。


“哥哥把我硬推进来的,”撒母耳回答。这是向我表示抱怨?这抱怨不是根于他的正义诉求吗?因此,他铁骨铮铮,象个革命者。


“哥哥什么也没有向你说吗?没有请你进来吗?”我问他。


撒母耳果断地回答:“没有!”


我转向义霖,问:“弟弟说的是真的吗?”


“唔”,他嘟囔着表示承认。


“我不是告诉你去请弟弟进来的吗?为什么不请他呢?好吧,现在你到外面去站着!”义霖,到院子里罚站去了。


我转向撒母耳,说:“撒母耳,你知道爸爸为什么打你吗?”


“不知道!我没有错!”他理直气壮地回答。


“那一定是爸爸不讲理,是爸爸独断专横,不是吗?你没有错,爸爸还打你。你的爸爸是粗野苛刻的,是吗?”我点破撒母耳的感受。


他停了一下,若有所思地说:“我不听爸爸的话。”


“对!第一个错,是你不听爸爸的话。”


我要让儿子从小就懂得敬畏和顺服父母长辈。在我看来,家庭的悲剧及社会悲剧的根源,是我们从未被训练学会敬畏和顺服。莫斯科大学校长,基督教神学家索洛维约夫在《爱的意义》一书中指出:“虔敬感具有宗教的性质,它的种子存在于儿童对父母的正常关系中,这种关系以不平等为基础,也不产生正义感,更非由悲怜感所决定。儿童把对父母的这种关系,看作是自己的天意,自然是复杂化神灵化了,转而对父母的崇敬;父亲活着的时候,仅仅是神的候补。对神对上帝的膜拜和虔敬概由此而来。归根结底,神是善的源泉,道德统一论的结论。”


我又问撒母耳:“爸爸为什么要叫你把另一个玩具也给哥哥玩呢?”


“不知道。”撒母耳干脆地回答。


“你有没有其它的错?”我继续问。


“除了不听爸爸的话,我没有别的错了。”撒母耳的声音带有一丝怨气。


“所以,还是爸爸不讲理,爸爸要你做不合理的事情。这样你怎能顺服呢?让我来告诉你吧:你不爱你哥哥!”


撒母耳立即委屈地哭了起来,说:“我怎么不爱哥哥啦?我已经把我的一个玩具给他了。”


“可是,当他要另一个时,你就不能再给他了;他抢,你就开始仇恨他了。你有爱吗?神的爱,是能爱自己的仇敌的那种爱。基督耶稣为一切仇恨他的罪人舍弃了自己的性命,他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还为钉他的人祷告呀。你若能爱你的仇敌,为欺负、伤害你的人祷告,才能作天父的儿子。”


我趁机把马太福音5:38-48 耶稣有关爱仇敌的教导讲解给撒母耳听。这时,撒母耳开始以祈求原谅的眼神望着我,越来越强烈,明显。他的心里开始亮了起来。


我对撒母耳说:“现在,你去请哥哥进来吃饭。”


撒母耳愉快地去了。义霖被撒母耳搀着出现在我面前。

我质问义霖:“义霖,谁让你进来的?”


“弟弟请我进来的。”他小声地应答。


“你有没有错?如有,错在何处?”


“不听从叔叔的话,请撒母耳进来,还有――还有――” 义霖支支吾吾地说:“抢撒母耳的玩具,跟他打架。”


“还有!你不爱你的弟弟。你抢撒母耳的玩具,他被惩罚,你却轻松快乐地与家人一起吃饭,你怎么没想到为弟弟向我求情,请求我解除对弟弟的惩罚呢?为什么不主动认错呀?”我责问义霖。


我对两个孩子说:“现在,既然你们都看见自己错了,打算怎么办?”


此时,两个弟兄互致道歉,承认各自的过错,请求对方宽恕自己的罪,撒母耳把手中的玩具递给义霖。弟兄两个欢笑起来,笑得是那样开心爽朗―――全家人也都快乐起来啦!


故事似乎应该到这里结束了,然而,这也许是在酝酿另一场弟兄争斗,另一个悲剧的序幕。你怎样知道这类殴斗不会再次发生?如果就这样了事,恐怕是非常肤浅、草率地处理一个顽固的疾病。我在想一些更深刻的问题:义霖怎么会不顾良心、道德的约束,公然抢他人的东西?当撒母耳被管教在院子里罚站的时候,义霖怎能心安理得、谈笑风声的吃饭?什么力量推动着撒母耳面对掳夺时那种惊人的顽强以命相拼?让我最惊讶的是,撒母耳竟然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有何不义!为什么他看不见自己的过错?这是我屏息思索的问题。当然,他们不敢在我面前殴斗,可是,如果他们的父母都不在时,会怎么样呢?道德的约束或舆论的监督到底有多大的力量?如果世界的道德标准混乱到一个地步人无法分清是非的时候,我们怎么办?谁能来阻挡仇恨、建立和平?从这个意义上说,义霖和撒母耳的这场纠纷,其意义已经超越了这个故事本身,具有非常现实的社会学意义了。谁能给我们指出一出路来呢?建立友爱和平,消除仇恨的关键是什么?



4

教育子女是一个严峻而沉重的社会问题,成为无数家庭的苦恼,一个家庭成员间的冲突和矛盾,是整个社会关系的缩影。事实上,包括很多基督徒家庭在内,也对教育儿女的困惑束手无策,焦急叹息。处理这些冲突和矛盾,我强调,它决不是方法论的问题。今天,世界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各种方法上,诸如被人们推崇、神化了的科学心理学的方法,这是一个错误!治标不治本。我们要找出冲突问题的根源,这是关键。


其次,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孩子们,不知不觉从我们这些成人身上继承了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和伦理体系。我们不经意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所以,解决孩子的问题,不是先纠正他们,而是先从我们自己身上下手。我们的权威,不是我们作父母的身份,而是我们自己就臣服于神的公义和诚实。

 

我对义霖和撒母耳说:“你们彼此的殴斗和争吵,除了你们彼此伤害以外,也使爸爸妈妈心里很难过,为什么呢?因为爸爸妈妈爱你们,我们盼望你们和睦,你们却争吵殴斗;盼望你们相爱,你们却仇恨嫉妒;你们在毁坏爸爸妈妈对你们的梦想,我很伤痛。所以,你们之间的争斗不单单是你们自己的事情。”


两个孩子羞愧地低下头,表示懊悔。我问:“你们之间的殴斗还伤害了谁?”他们两个有点奇怪,互相瞅对方一眼。是啊,还伤害了谁呢?我对他们说:“还得罪、伤害了爱我们的神,伤害了为建立和平而钉死在十字架上又从死里复活的主耶稣。神所差的基督耶稣是和平的君王,他为建立人与神,人与人之间的和平死在十字架上,他渴望看见和平和公义在我们中间。雅伟是满有恩慈怜悯的神,但是,如果我们不肯饶恕,彼此仇恨,神将会审判我们。现在,你们进房间去向天父祷告,求神赦免我们的罪。”


两个孩子随即进了房间。可是,当他们进房间时,我的心很难过,因为我也在检讨自己,我与孩子是多么相似啊,多少次我与弟兄姐妹争竞,心中隐藏怨气和嫉妒。主啊,是的,正如诗篇103篇8-13节所说:“你是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你没有长久责备,也不永远怀怒,你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天离地何等的高,你的慈爱向敬畏你的人,也是何等的大,东离西有多远,你叫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主,你也怎样怜恤敬畏你的人。”主啊!我现在明白了只有懂得感谢你和敬畏你的人,才配得你的怜恤。因此,我的心既喜乐又战兢。


我想知道孩子们怎么样啦,于是,我从门缝向房间里望去。我的心弦象被人拨了一下,突然颤动起来。只见两个孩子跪在床前,向天父专注迫切地祷告呼求,懊悔的眼泪从他们的脸颊滚滚流泻而下。


我很感动,我相信主一定会记念他们的眼泪,孩子们单纯、谦卑的悔改和敬畏神的态度,必定赢得天父的怜悯和医治。他们从房间里出来时的表现,证实了他们已经与天父相遇,并得到天父的宽恕和怜悯。


两个孩子从房间里轻松快乐地出来啦,他们紧紧地拉着对方的手,脸上还挂着未擦干的泪水,这泪水不是悲伤的眼泪,而是幸福的眼泪,和着泪水,脸上闪烁着与主相遇那和谐的荣光和喜悦。


他们来到饭桌前,撒母耳低头祷告:“亲爱的天父啊,你是创造宇宙万物的神,感谢你今天教导我们学习你的爱,你的爱是奇妙的,医治了我们心里的疾病,给我们带来和睦和平安。主啊,是的,敬畏你才是智慧的开端!你赐给我们的食物是最好、最美的,谢谢主!”


上一篇:一位母亲的危机处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