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网站!认识《圣经》所启示的独一真神(YHWH)雅伟!
img

第八章 “道”是“Memra”【整章】

作者:张熙和牧师
第八章

“道”是“Memra



亚兰文旧约的 Memra(道)


上一章探讨过了道(Logos)在希伯来圣经的根源,这一章要探讨的是 Logos 在亚兰文旧约的根源。既然大多数基督徒都不知道早期教会的亚兰文背景,现在我们就提供一个简短的“恶补”介绍,因为这个问题对于正确明白福音书特别是约翰福音 1 章至关重要。


亚兰文是耶稣时代巴勒斯坦地区通用语言
犹太知名学者、拉比 Samuel Sandmel(他对新约的态度相对比其他拉比宽容)这样写道:“基督教诞生于巴勒斯坦,出自犹太教,耶稣及其弟子们都讲亚兰文。亚兰文与希伯来文相近,就好像葡萄牙语跟西班牙语的关系一样。
“新约本身也证实了基督教运动是起源于讲亚兰文的地区,因为新约希腊文经文里还保留着亚兰文引语。基督教发展期间,很多传统都是以口传方式传授的,有些内容就由亚兰文翻译成了希 腊 文 。”( Sandmel ,《 犹 太 人 对 新 约 的 理 解 》〔 A Jewish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Testament〕,13 页)

拉比 Sandmel 将希伯来文与亚兰文的关系比作葡萄牙语跟西班牙语的关系。多产作家(著书七十多本)、天主教神学家 Henri Daniel-Rops 这样写道:亚兰文“绝非不规范的希伯来文,仿佛犹太人从巴比伦带回来的一种不伦不类的方言。亚兰文是一种语言,就跟希伯来文一样,它是早期肥沃月湾(Fertile Crescent)一带游牧民族的语言,以色列也承认自己是这些民族的后裔。”(H.Daniel-Rops,《耶稣时代的日常生活》〔Daily Life in the Time of Jesus〕,267 页)
牛津大学犹太学荣誉教授 Geza Vermes 最近写了一本新书《耶稣的真福音》(The Authentic Gospel of JesusPenguin 2004),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个分析(分析耶稣的福音)理当应用在耶稣的教导的原文中,耶稣讲的是亚兰文。亚兰文是耶稣大多数同胞所使用的闪米特语言。”(A Note on the Sourcesp.xVermes 教授是研究犹太学的一位权威,他指出了三样事:

① 耶稣讲的是亚兰文,所以

② 耶稣的教导原本是亚兰文,因为

耶稣时代,巴勒斯坦大部分人都讲亚兰文。
然而我们现在只有希腊文福音书,所以神学家们在尽力明白背后的亚兰文表达形式甚至一些亚兰文字(比如“Abba”,意思是“父”),好清楚掌握耶稣的教导。正是出于这个目标,Vermes 到了三本参考书,当中提供的资料极有价值:
“ 最 重 要 的 圣 经 注 释 书 是 : ① the Tannaitic MidrashimMidrash〔《米大示》〕的复数形式,犹太教解经汇集)摩西律法部分……;② the Midrash Rabbahthe Large Midrash(《大米大示》)……;③ the TargumimTargum 的复数形式,即翻译),包含了希伯来圣经各种亚兰文译本的普及版本,如摩西五经盎克罗斯(Onkelos)译本,各种摩西五经巴勒斯坦译本的修订本,以及先知书约拿单译本等等。”(p.xvi,序号是本书作者加的)

但很少基督教学者熟悉这么多资料,德文有一套(共四册)成书很久的标准参考书 Kommentar zum Neuen Testament aus Talmud und Midrasch,作者是 H. L. Strack P. Billerbeck。如果你不懂德文,可以参考一本更早的、比较薄的参考书 A Comment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from the Talmud and Hebraica,作者是约翰·莱福特(John Lightfoot),1859 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可是很少人意识到了这一切资料对于明白新约至关重要,所以连学者们的著作中也很少引用这些资料。更何况最重要的亚兰文资料,其中最显著的是 Neofiti 译本,仅仅五十年前才得以发现;死海古卷(包含了重要的亚兰文献)也只是六十年前才得以发现。


亚兰文概观
天主教学者马丁·麦纳马拉(Martin McNamara)是研究亚兰文旧约译本的专家,他提醒大家福音是源自犹太人,具有犹太人色彩:“千万不要忘了,福音最初是出自犹太教。基督和使徒们都是犹太人。福音的传统教导也是早期教会刚诞生的几年内,在巴勒斯坦地区犹太氛围中成形的。确立这些传统教导的,大多都是犹太人。即便基督教从巴勒斯坦地区传遍了希腊世界,这也是犹太人的功劳,他们也会向希腊人传福音,但他们的思维是希伯来人的思维。”(麦纳马拉,《亚兰文译本与新约》Targum and Testament1 页及以下)

麦纳马拉在书中提到了“早期讲亚兰文的教会”,“处于初生亚兰语阶段的教会”(都在 130 页),以及“基督以及讲亚兰文的初生教会所使用的语言”(164 页)。
不妨思考一下微软 Encarta 参考资料库在“亚兰文旧约译本”栏目下提供的资料:“在犹太教,当亚兰文取代了希伯来文,成了犹太人的日常用语,那么翻译就不可或缺了。首先是会堂里当场口译读出来的圣经,然后就是书面翻译。亚兰文旧约译本并非直译,而是意译。

犹太人于公元前六世纪被掳至巴比伦之后,亚兰文便取代了希伯来文,成了他们的日常用语,所以读圣经时必须加以解释。这就是各种亚兰文译本(Targums)的来源;‘targum’也作‘解释’。”(微软 Encarta 2005 参考资料库)

福音书中提到的人名往往都使用了亚兰文的前缀词“bar”(中文音译为“巴”,希伯来文是“ben”,来替代“……之子”一词),可见亚兰文是当时人的普通话。比如说,想一想新约这些众所周知的名字:巴拉巴,巴耶稣,巴约拿,巴拿巴,巴撒巴,巴多罗买,巴底买等等。再比如“Maranatha”(林前 16:22),意思是“主啊,来吧”,这也是教会常用的祷告词。
耶稣的家乡是加利利的拿撒勒,位于以色列北部,被称作“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太 4:15),大概是因为这个地方跟邻国外邦人接触最多,即从东部的低加波利至南部的西古提波利,都是讲希腊语的。加利利人讲什么话呢?这个问题对我们很重要,因为十二使徒大多也像耶稣一样,都来自加利利。Freyne 写的一本研究加利利的书提供了以下答案:
“虽然希腊文使用广泛,甚至没受过教育的社会底层人也会用,但我们得承认,经研究显示,亚兰文无疑是加利利大多数民众日常生活使用的语言。越来越多人都同意,一世纪时巴勒斯坦地区也在讲米示拿希伯来文(Mishnaic Hebrew),这是由最早的希伯来口语发展而来的,一直都没有消失。而且希伯来文跟亚兰文就是相近的语言,所以当时人很有可能是两种语言并用,即平时讲话用亚兰文,正式场合特别是敬拜神的时候,就讲希伯来文。”Sean Freyne, Galilee from Alexander the Great to Hadrian 323B.C.E. to 135 C.E144 页。粗体是本书作者加的。Freyne 是新奥尔良洛约拉大学新约研究教授)

M. Black 教授则是这样表达的:“一世纪时巴勒斯坦有四种语言:受过希腊文化教育的人讲的是希腊文,犹太人与外国人之间文化、生意往来也使用希腊文;拉丁文是占领军使用的语言,亚兰文也借用了一些拉丁文词汇,这样做明显是为了方便做生意,罗马法律无疑也是用拉丁文写的;希伯来文,这种犹太圣经的神圣语言,依然是犹太知识分子重要的写作语言,博学的拉比阶层也致力于讲希伯来文;亚兰文是当地人的语言,再加上希伯来文,就成了一世 纪时巴勒 斯坦犹太 人主要的 写 作语言 。约 瑟夫Josephus)的《犹太战史》(Jewish War)一书就是用亚兰文写的,后来翻译成了希腊文。”(Matthew Black, An Aramaic Approach to the Gospels and Acts(第三版),15 页以下,粗体是本书作者加的)


希腊文、英文福音书中依然见得到亚兰文
福音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亚兰文的名字、词语,我们虽然读到了,却完全不知道是亚兰文。方便读者起见,下面摘录一些维基百科英文版(Wikipedia)的详细考查资料
大利大古米

马可福音 5 41 节:“就拉着孩子的手,对她说:‘大利大古!’(翻出来就是说:‘闺女,我吩咐你起来!’)”亚兰文是 tlīthā qūmtlīthā tlē 的女性形式,意思是“年轻的”。Qūm 是动词,意思是起来,站起来。
以法大
马可福音 7 34 节:“望天叹息,对他说:‘以法大!’就是说:‘开了吧!’”
此处的亚兰文也是个译音,只不过这个字的译音比较复杂。将该亚兰字写成希腊文就是 以法大,它来自亚兰文“ethpthah”,是动词“pthah”(开)的被动、祈使形式。
阿爸
马可福音 14 36 节:“他说:‘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将这杯撤去。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
“阿爸”(Abba)是个亚兰字(写成希腊文是abba,写成亚兰文是 ′abbā),后面就紧跟着一个与之等义的希腊字(parthr〔父亲〕)。罗马书 8 15 节和加拉太书 4 6 节也重复提到了“阿爸,父”一词。
此 外 , 巴 拉 巴 这 个 名 字 是 希 腊 形 式 的 亚 兰 文 Bar Abba,字面意思是“父亲之子”。
拉加
马太福音 5 22 节:“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
拉加在亚兰文的犹太法典《他勒目》(Talmud)中,意思是蠢笨的、愚昧的、无知的。

马太福音 6 24 节:“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
路加福音 16 9-13 节:“我又告诉你们:要藉着那不义的(原文是‘玛门’)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倘若你们在不义的上不忠心,谁还把那真实的钱财托付你们呢?倘若你们在别人的东西上不忠心,谁还把你们自己的东西给你们呢?一个仆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
拉波尼

约翰福音 20 16 节:“耶稣说:‘马利亚!’马利亚就转过来,用希伯来话对他说:‘拉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
还有马可福音 10 51 节。以希伯来文称呼耶稣为拉比的经文有马太福音 26:2549;马可福音 9:511:2114:45;约翰福音1:494:316:259:211:8。亚兰文可能是拉波尼
主必要来

哥林多前书 16 22 节:“若有人不爱主,这人可诅可咒。必要来。”亚兰文意思是主啊,来吧!或者是我们的主,来吧!以利,以利!

拉马撒巴各大尼

马太福音 27 46 节:“约在申初,耶稣大声喊着说:‘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
马可福音 15 34 节:“申初的时候,耶稣大声喊着说:‘罗伊,以罗伊!拉马撒巴各大尼?’”
这句话是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呼喊,福音书提供了两个版本。
马太福音的是直译,希腊文是 。马可福音的也相近,但一开始是 (是 elōi,而不是 ēlei)。
这番话似乎在引用诗篇 22 篇第一句话,不过并非希伯来圣经êlî êlî lama `azabtanî ), 而 是 亚 兰 文 译 本 。 亚 兰 文 可 能 是

一点一画

太福音 5 18 节:“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
这个引用是在刻意强调细枝末节。“一点一画”是希腊字母 iota和希腊符号 keraiaIota)是希腊字母中最小的,但希腊文新约用的是大写形式(),所以大概代表的是亚兰文 yodh),这是亚兰文最小的字母。

库 
马太福音 27 6 节:“祭司长拾起银钱来说:‘这是血价,不可放在korbana)里。’”
亚兰文(korbana)指的是耶路撒冷圣殿的库房,是出自希伯来文 corban),意思是献给神的礼物。马可福音 7 11 节以及七十士译本出现了译音形式的 corban (中文圣经译音“各耳板”)。

浓酒 

路加福音 1 15 节:“他在主面前将要为大,淡酒浓酒 sikera都不喝,从母腹里就被圣灵充满了。”
亚兰文( sikera )意思 是大麦 酒,来 自阿卡得语Akkadianshikaru

和散那 
马可福音 11 9 节:“前行后随的人都喊着说:‘和散那!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根据 Bauer 词典(看最后的参考),这个字来自亚兰文,字源是希伯来文 (诗 118:25),意思是“帮助”,或者“我祈求,拯救”,“是敬拜时常用的求告词,赞美程序的一部分……以色列人都耳熟能详。”


新约中的亚兰文名字
亚兰文名字最显著的特征是有个“巴”字(希腊文译音是 亚兰文是 bar),意思是“……之子”,是一个常见的父姓前缀词。希伯来文与之相等的字是“ben”,新约中却没有出现,这就不禁让人觉得奇怪。以下是一些例子:
马太福音 10 3 节:巴多罗买(音译自bar-Tôlmay,可能是指“犁地人之子”或“犁地的人”)。
马太福音 16 17 节:西门巴约拿(音译Šim`ôn bar-Yôna,“约拿的儿子西门”)。
约翰福音 1 42 节:约翰的儿子西门(Simon bar-Jochanan)。
马太福音 27 16 节:巴拉巴(音译自 bar-Abba“父亲之子”)。
马可福音 10 46 节:巴底买(音译自 bar-Tim′ay可能是指“污秽之子”或“妓女之子”)。
使徒行传 1 23 节:巴撒巴(音译自 bar-Šabba“安息日之子”)。
使徒行传 4 36 节:约瑟,使徒称他为巴拿巴(音译自 bar-Nava,意思是“预言之子,先知”,但希腊文的翻译是,通常译为“安慰、鼓励之子”)。
使徒行传 13 6 节:巴耶稣(音译自 bar-Yêšû`“耶稣〔或约书亚〕之子”)。
马可福音 3 17 节:半尼其。“还有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又给这两个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
耶稣给雅各、约翰两兄弟起了个绰号,可见他们是火爆脾气。希腊文的翻译是Boanērges)。
根据希腊文的翻译(“雷子”),显然该名字第一部分是“bnê(“bar”的复数形式,即“……之子”),亚兰文是 。第二部分很可能是“rğaš”(“烦躁”),亚兰文是 ;或者是“rğaz”(“怒气”),亚兰文是 。古叙利亚语圣经(Peshitta)读作 bnay rğešy
矶法
约翰福音 1 42 节:“于是领他去见耶稣。耶稣看着他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你要称为矶法(矶法翻出来就是彼得)。’”哥林多前书 1 12 节:“我意思就是你们各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我是属基督的’。”
加拉太书 1 18 节:“过了三年,才上耶路撒冷去见矶法,和他同住了十五天。”
在以上经文中,“矶法”是使徒西门彼得的别名,希腊文音译Kēphas)。
这位使徒的名字是西门,他的亚兰文别名是 kêfa,意思是石头。希腊文译音在最后加上了一个字母“”,表示这是个男性名字,并非女性名字。
多马
约翰福音 11 16 节:“多马,又称为低土马,就对那同作门徒的说:‘我们也去和他同死吧!’”
四福音书、使徒行传都将多马的名字列在了耶稣门徒的名单中,但只有约翰福音多提供了一点信息。约翰福音三处经文(约11:1620:2421:2)提到他有一个别名低土马(),这个希腊字的意思是双胞胎。其实“双胞胎”不只是一个别名,也是在翻译“多马”。希腊文是来自亚兰文 tôma,意思是“双胞胎”。
大比大

使徒行传 9 36 节:“在约帕有一个女徒,名叫大比大,翻希腊话就是多加。”
此处给出了两种语言的名字:亚兰文大比大(),希腊文多加()。这个亚兰文名字是 Tvîtha 的音译,是 Tavya)的女性词。两个名字都是“羚羊”的意思。


新约中的亚兰文地名
客西马尼

马太福音 26 36 节:“耶稣同门徒来到一个地方,名叫客西马尼。”
马可福音 14 32 节:“他们来到一个地方,名叫客西马尼。”
耶稣临被捕前带门徒去到一个地方祷告,圣经所给的地名是希 腊 文 译 音 ( 客 西 马 尼 ), 它 代 表 了 亚 兰 文Gath-Šmanê′”,意思是“榨油池”或“油缸”(橄榄油)。
各各他

马可福音 15 22 节:“他们带耶稣到了各各他地方(各各他翻出来,就是髑髅地)。”
约翰福音 19 17 节:“他们就把耶稣带了去。耶稣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出来,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希伯来话叫各各他。”
这显然是亚兰文,并非希伯来文。“Gûlgalta”是亚兰文的“髑髅”。福音书中除了路加福音以外,其它三本福音书都出现了这个名字。路加福音只称之为“髑髅地”(Kranion),没有出现亚兰文。“各各他”是拉丁文武加大译本圣经的译音:Calvaria

厄巴大
约翰福音 19 13 节:“彼拉多听见这话,就带耶稣出来,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铺华石处,希伯来话叫厄巴大,就在那里坐堂。”
这个地名看来是亚兰文,根据约瑟夫的《犹太战史》一书(V.ii.1#51),厄巴(Gabath)意思是高地,也许是圣殿附近地势较高的一块平地。


亚兰文旧约译本
《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03)的“Targum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解释:“最早的亚兰文旧约译本出现于巴比伦流放之后,那时候兰文取代了希伯来文,成了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的日常用语。到底亚兰文何时取代了希伯来文,具体时间很难确定,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公元一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的通用语言是亚兰文,尽管知识界、宗教界依然使用希伯来文。亚兰文译本就是为了满足没受过什么教育的(这种人占了绝大多数)犹太人的需要,因为他们不明白旧约的希伯来文。”(粗体是本书作者加的)


亚兰文旧约译本的几点深入观察
麦纳马拉是研究亚兰文旧约译本最出色的专家之一,他提供了以下的解释:“Targum 是旧约个别书卷或者几个书卷的亚兰文译本,亚兰文是基督时代巴勒斯坦地区的通用语言,其实之前的几个世纪都是如此。犹太会堂惯常程序是用希伯来文读出摩西五经、先知书,然后立刻翻译成亚兰文。正因如此,我们把它归类为礼拜译文。
“还有两本不同的摩西五经亚兰文译本也保留了下来,第一本是直译,叫做盎克罗斯译本;另一本绝对是意译版本,叫做摩西五经巴勒斯坦译本。我们今天可以在 Neofiti 抄本,伪约拿单译本(Targ. Pseudo-Jonathan)的部分抄本,残卷译本(Fragment Targ.和开罗葛立撒译本(Cairo Geniza Targ.)的残篇里找到巴勒斯坦译本的全文。这个版本是意译,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翻译,所以包含了很多附加材料,让我们能够了解到当时流行的一些宗教概念。巴勒斯坦译本所采用的语言是巴勒斯坦亚兰文……亚兰文旧约译本是犹太信仰的重心。”(摘自《亚兰文译本与新约》,11 页及以下,粗体是本书作者加的)

这种翻译传统是宗教传统,起源于会堂的敬拜。每逢安息日,犹太会堂就会诵读这本巴勒斯坦译本,所以基督、使徒(包括约翰)以及皈依基督教的犹太人一定都耳熟能详。基督在向他们传讲信息的时候,自然也会借用这些宗教传统。他来不是要废掉律法,而是要实现律法、成全律法……耶稣是彻头彻尾的犹太人,他的语言、思维都是犹太人式的。所以不要奇怪,他以及后来的使徒们(包括约翰)向犹太人传福音的方式,都是犹太人习以为常的方式”(麦纳马拉,167 页,粗体及括号内容是本书作者加的)


道、荣耀等词汇的犹太背景
为了更好地理解“道”(Memra)、“荣耀”等词汇的犹太背景,下来我想引用更多麦纳马拉的话:
“用人的语言表达神的真理,这在人看来就永远是个问题。雅伟底本的作者(Yahwist)是用深邃的心理学和拟人化、神话般的神学来描述神的。雅伟用泥土造人,与人说话,在伊甸园行走,从天而降观看巴别塔,这种描述神的方式似乎很不合适。
“所以亚兰文圣经的译者们就去掉了拟人化描述,每当讲到主跟世界的关系时,就代之以‘道’(Memra)、‘荣耀’(Yeqara’Iqar)、‘同在 ’(Shekinah,亚兰文是 Shekinta)。每当主向人传达他的旨意时,我们读到的是‘圣灵’或者‘道’(Dibbera)在传达他的旨意,而不是主本身。当然在犹太人看来,这些无非是称呼‘主’的不同方式而已,是对以色列神的尊称。”(《亚兰文译本与新约》,98 页)
“在 Neofiti 译本里的一些经文中,‘主的荣耀’是神的转喻词,而且完全可以用‘主的道(Memra)’替代。就拿创世记为例:
“‘主的道造了两个大光(1:16)……主的荣耀就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1:17)……主的道造了人(1:27)……主的荣耀就赐福给他们,主的道又对他们说:‘要刚强,生养众多’(1:27)……到第七日,主的道造物的工已经完毕,(2:2)……主的荣耀赐福给第七日(2:3)。’”(《亚兰文译本与新约》,99 页)

巴勒斯坦译本中常见的表达并非‘神的荣耀’,而是‘神同在(Shekinah)的荣耀’或者‘主同在的荣耀’。之所以插入了 Shekinah一字,可能是要进一步除去拟人化的痕迹……‘Shekinah’即同在,同住,这个字是在提醒以色列人“主的荣耀”,或者他的同在。”(麦纳马拉,100 页)
一切都已经一目了然:“道”(Memra)、“荣耀”、“同在”Shekinah)都是“对以色列神的尊称”。道从来没有被视为以色列神雅伟以外的独立位格。希腊哲学以及犹太哲学家斐罗的Logos,也不是一个位格。所谓雅伟以外的一个位格“道”,其实根本不存在。事实证明,三位一体论对于“道”的解释(即是雅伟以外的一个神性位格)完全是毫无根据的,是严重错解了圣经。下来的几章会详细探讨这一点。


三位一体论与 Memra
至于约翰所说的“道”是什么意思,19 世纪英国学者约翰·莱福特(John Lightfoot)这样写道:“大可不必追问约翰从哪里借用了这个称号,其实创造天地的记载中经常提及 (神说)。近代的圣经注释书都注意到了,亚兰文译者经常使用,即主的道,这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摘自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from the Talmud and Hebraica一本古老但有时依然用得上的书, 1859 年牛津大学首次出版, 1979Baker Book House 再版)

莱福特这番话否定了约翰福音 1 1 节的 Logos 是源自希腊哲学观念的主张,他看见希腊文的 Logos 就相当于 Memra),在亚兰文旧约译本中经常出现。莱福特显然明白 Memra 就是指“主本身”,不过就像很多三位一体论者一样,他对“主”(雅伟还是耶稣?)的概念模糊不清,最后把自己给弄糊涂了,因为至少有一次,他似乎把基督说成是三位一体论的 Logos,是“三位一体的第二位格”(第三册,237 页)!身为学者,他非常清楚 Memra 主雅伟的转喻词,可是他竟然容许自己(至少在这个例子上)“难得糊涂”,把 Memra 想成是主耶稣。 Memra 惟独指雅伟,别无他人。但正如使徒保罗在加拉太书 3 1 节所说,这就是错谬的“迷惑”力,让人辨不清真理与错谬。


之所以不接受 Memra(道),
因为它不支持三位一体教义!
巴雷特(C. K. Barrett)则不接受莱福特的“Logos 就是 Memra的观点,理由是 Memra 并非神性位格,而是神的名的代用语。雷特这样写道:“亚兰文旧约译本经常会用到Memra,道)一字,一些人便以为是个神性位格,恰恰跟约翰所说的在耶稣里成为肉身的那个位格 Logos 相平行。但Memra实并不是一个位格,而是不以神的名来称呼神的一种方式,这是回避旧约很多拟人化描述的方法。有一个例子可以证明Memra)的真正含义,也可以证明将它看为一个位格是错误的这个例子是创世记 3 8 节:他们听见神的声音;盎克罗斯版本说的是,他们听见了主神 Memra 的声音。要想查考约翰 Logos 义的圣经根源, Memra 是个死胡同。”(摘自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John128 页。巴雷特这段话所引用的创世记 3 8 节希伯来经文和盎克罗斯版本的亚兰文经文没有列出来,其余的都是他的原话。粗体是本书作者加的。)
从巴雷特这番话可见,一方面他正确明白了 Memra 的意思,另一方面他又完全让教义左右了自己的解经。他的三位一体论已经先入为主,认为约翰的 Logos 概念具体是“在耶稣里成为肉身的那个位格 Logos”。我们的教义已经决定了结论,根本没有想到要仔细查考一下圣经,看看约翰的 Logos 概念是否该从位格的角度加以理解。既然 Memra 不是个位格,就不是我们所要的答案,所以“要想查考约翰 Logos 教义的圣经根源,Memra 是个死胡同”。为什么是个“死胡同”呢?就因为它不符合三位一体教义,而这就是巴雷特要达到的目标。可是我们的责任岂不是寻求约翰福音1 Logos 的真正含意,而不是本末倒置,已经下了定论,即三位一体论,然后再去搜索证据吗?
巴雷特明白 Memra“其实并不是一个位格”,又从盎克罗斯译本举了一个例子,证明将 Memra“看为一个位格是错误的”。可是他自己却心安理得地落入了同样的错误里,因为他根本没有下功夫去查证,就假设约翰福音的 Logos 一定是个神性位格。
巴雷特就以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丢掉了这个明白约翰福音 1Logos 的背景资料 Memra,然后便考虑还有什么其它选择。他的倾向是以智慧(比如箴言 8:22)作为解释,但却毫不理会这个事实:无论是希伯来文还是希腊文,智慧都是女性词,而 Logos 是男性词。他也毫不理会另一个常识:箴言 8 章是比喻式语言即是说,套用巴雷特的话,智慧跟 Memra 一样,“其实并不是一个位格”。所以智慧怎能比 Memra 更支持他的位格化的 Logos 呢?他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除了智慧,巴雷特像其他三位一体论学者一样,也转向了斐罗犹太化的斯多葛和柏拉图综合学说的 Logos,还有犹太教的拉比著作中被人格化了(巴雷特认为他们的表达太富于想象力了)的律法;但关键问题是,正如 Memra 一样,这一切概念都不是神性位格。最后他就结论说,约翰综合了上述概念,自创出了这个神性位格 Logos这就是巴雷特所称的“约翰的综合概念”(“Johannine synthesis”)——综合了智慧著作、“智慧和律法的推测”以及斐罗的解释而生成的概念,总之约翰将这个“混合物”套用在了基督身上,而巴雷特则称之为“约翰的逻各斯”(the Johannine Logos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John129 页)。但这纯粹是猜测臆断,或者更准确、更严格来说,这种所谓的综合概念是巴雷特杜撰的,并非约翰。我们不禁思忖:到底谁更“富于想象力”?是拉比们谈及律法的人格化语言,还是巴雷特的“约翰的综合概念”?但这就是三位一体论者解读(无法称之为解经)约翰福音 1 1 (及以下)的基础,大多数三位一体论者写的约翰福音注释书都是这样解读的(即便没有用“约翰的综合概念”一词)。毕竟三位一体论没有其它选择,惟有坚持这样解读。
但巴雷特并没有犯莱福特的错误,就是将 Memra 等同于“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格”,他拒绝的理由是,Memra 不是一个位格,而是“不以神的名(即 YHWH)来称呼神(雅伟)的一种方式”。John128 页)
这最后一点提到的 Memra 的意思,巴雷特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这也可以从 M. Jastrow 的权威著作《犹太教法典词典》Dictionary of the Talmud)得到证实。《犹太教法典词典》给 Memra下的定义是:“① 道,命令,亚兰文译本创世记 41:44,亚兰文译本诗篇 19:4;②(人格化的)道,即指主(亚兰文圣经用以回避拟人化描述)。亚兰文译本创世记 3:10,耶路撒冷译本 ib. 9”(775页)。“在亚兰文旧约译本中,‘道’、‘主的道’是对‘雅伟’一种尊敬、间接的称呼。”(粗体是本书作者加的)

看了 Memra 的定义,显然莱福特的一个观点也是完全正确的:Logos 等于 Memra。两个字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指道。巴雷特也无法否认这个事实,只不过不愿意接受罢了,因为这不符合三位一体论。所以在他看来,此路不通,是个“死胡同”。他怎么也找不到达至三位一体目标的途径,最后干脆出笼了一个“约翰的综合概念”,一条完全凭猜想而构建的路
还有一个例子是取自一本著名德文注释书 Kommentar zum Neuen Testament aus Talmud und Midrasch(根据犹太教法典《他勒目》〔Talmud〕和《米大示》〔Midrash〕来评注新约),作者是司特拉克和比勒贝克(Strack-Billerbeck)。马丁·麦纳马拉在《亚兰文译本与新约》一书中引用了这本书的部分内容。在“亚兰文译本的 Memra 和约翰的 Logos”的标题下,麦纳马拉这样写道:“一通长篇大论探讨‘雅伟的 Memra’(约 1:1)这个话题,比勒贝克最后总结道:‘综合上文探讨约翰的 Logos 的话,可以肯定地推论说:‘主的 Memra别无它意,纯粹是 YHWH 的代名词,所以不适合用它来探讨约翰的 Logos。’”(《亚兰文译本与新约》,101 页,引自 Strack-BillerbeckII333 页)
比勒贝克的话公然藐视逻辑思维——三位一体论者当然不这么认为。不妨再看一看这句话:“‘主的 Memra……纯粹是 YHWH的代名词,所以(!)不适合……”(粗体和叹号是本书作者加的)。
为什么“不适合”呢?因为它不是三位一体教义所需要的位格,不适用于三位一体论,所以丢掉它!
有趣的是,麦纳马拉(知名天主教修士和学者)不同意巴雷特和比勒贝克所表达的观点,他认为“令人遗憾”。麦纳马拉也证实了 Memra 的正确意思是指雅伟,但他不同意他们弃绝 Memra 理由。最后麦纳马拉这样写道:“主的 Memra 无非是对主的一种尊敬、间接的称呼,是另一种表达方式,但绝不是一个位格(即与‘主’不同的另一位),现在犹太教学生普遍都持这种观点。正如H. A. Wolfson 所说:‘今天已经没有学者会认为,道是一个实体或者媒介。”(《亚兰文译本与新约》,101
麦纳马拉还从 Neofiti 亚兰文译本中举了两个例子,证明“主的道”就是“对主(即雅伟)的一种尊敬、间接的称呼”:主的道说:‘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就造出……水中所滋生各样有生命的活物(创 1:20 以下,Neofiti 译本)。说:‘我们要……造人……’主的道就造了人……的荣耀就赐福给他们……(创 1:26 及以下,Neofiti 译本)。”(101 页)

麦纳马拉继续写道:“当代学者不接纳亚兰文译本的 Memra 约翰 Logos 教义的背景资料或来源,他们宁可看 Logos 是源自先知书的道(dabar)和智慧文献。这种不理会亚兰文译本圣经证据的做法令人遗憾。即便神的 Memra 或主的 Memra 是称呼神或者主的另一种方式,但也不代表说约翰选用 Logos 作为基督的称号时,就没有受到亚兰文译本对道字用法的影响。因为约翰也说‘道就是神’(约 1:1)。”(102 页)
当然,Memra 并非巴雷特所需要的那种神性位格,即与雅伟同等的第二位格,但雅伟(“Memra”、“Logos”、“道”代表了他的名字)岂不是最杰出的“神性位格”吗?名字(比如 Memra,它是神的名的间接称呼或代名词)当然不是人,但名字是人的称呼。Memra”是一个转喻词,并非一个位格,而是雅伟的称呼。我已经把话说得太直白了,但就 Memra 而言,惟有这样说,我们才能掌握到这个明显的道理!


Memra
我们已经看见,Memra 是亚兰文的“道”或 Logos。要想正确明白约翰福音前言的重要信息,那么就必须关注耶稣和约翰时代的人是如何理解 Memra 的。《犹太百科》(Jewish Encyclopedia)是一个方便、详尽的资料库,下来我会引用 Memra 词条下的很多解释。这篇解释一开始就道出了一个基本要点:“在亚兰文旧约译本中,Memra 总是神的能力的体现”(粗体是本书作者加的)。
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因为倾向于多神论的外邦人很容易受人格化语言误导,一见到描述 Memra 的人格化语言,立刻就以为Memra 是雅伟以外的一个独立位格。我们从《犹太百科》可以知道:
MEMRA:‘道’,是指神创造、命令的话,在物质世界、思想世界彰显出了神的大能。这个词在亚兰文旧约译本里特别是‘主’的代名词,好避免拟人化的表达。”(粗体是本书作者加的)

……圣经资料:
“在圣经中,‘主的道’(或‘主的话’)通常意味着神向首领或者先知说的话(创 15:1,民 12:623:5,撒上 3:21,摩 5:1-8);但也经常意味着创造的话:‘诸天藉雅伟的命而造’(诗 33:6,比较‘因为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他一出令,这些〔冰雹〕就都消化’;‘火与冰雹,雪和雾气,成就他命的狂风’;诗 33:9147:18148:8)。正因如此,圣经说‘雅伟啊,你的话安定在天,直到永远’(诗 119:89)。(粗体是本书作者加的)

“先知所听见并且传讲的‘道’,往往本身具有大能,仿佛神的使者:‘主使一言入于雅各家,落于以色列家’(赛 9:855:11);
‘他发命医治他们’(诗 107:20);比较‘他的话颁行最快’(诗147:15)。
次经、拉比文献中拟人化了的道:
“在《禧年书》(Jubilees12 22 节,神的话是透过天使传给了亚伯拉罕,在其它一些例子中,神的话越来越像一个人格化的媒介:‘神的作为靠他的话而完成’(德训篇〔Sirach42:15);‘那位圣者是应当称颂的,他用 Ma'amar (话)创造了世界’(Mek.Beshallah10,关于诗 33:6)。”
犹太文献不断提到神的话参与了创造,正如约翰福音 1 3节、10 节所说,这一点从《犹太百科》这段话中可以看见:
“这种表达经常听得见,特别是在敬拜的场合,‘你用你的言语,创造了宇宙,以你的智慧造了人,使他统治你所造的万物’(所罗门智训〔Wisdom9:1-2,比较‘谁用他的话让夜晚带来黑暗,谁以他的智慧打开了天空之门’;……‘谁以他的话创造了诸天,以他口中的气创造了群星’;借着谁的“话创造了万物’;参Singer’sDaily Prayer-Book’〔歌手的每日祷文〕,96 页,290页,292 页)。还有以斯拉下 6 38 节(‘主啊!在创世的第一天,你说:要造天地。你的话就成就了这项命令’)。
“《米示拿》(Mishnah)说,创世记第一章的十段话都是以‘神说’开始的,说了这十句‘ma′amarot’(即话),世界得以创造了出来(Abot 5:1;比较 Gen. R. 4:2: ‘穹苍是靠有创造能力的 Ma′amar在支撑着’)。
“天使是神发出的话(dibbur)创造出来的(Hag. 14a)。‘道dibbur)只呼召了摩西,没有呼召别人’(Lev. R. 1:4-5)。‘道dibbur)从神的右手出来,在以色列营绕了一圈’(Cant. R. 1:13)。
“‘主啊!你的道医治了万物’(所罗门智训 16:12); ‘你的道保全了信赖你的人’(所罗门智训 16:26)。在所罗门智训 18 15 节,道最富有人格化色彩:‘你全能的道如同凶悍的勇士,从你天上的宝座飞跃而下。’”
综上所述,“主啊!你的道医治了万物”(所罗门智训 16:12),这番话就能帮助犹太人明白,雅伟的道在耶稣里体现了出来,就是在耶稣里并且透过耶稣,各种各样的病人都得了医治;医治是耶稣事工最显著的部分。以下诗篇 107 篇的这些话,完全可以形容耶稣的医治事工:
17 愚妄人因自己的过犯和自己的罪孽,便受苦楚。
18 他们心里厌恶各样的食物,就临近死门。
19 于是,他们在苦难中哀求雅伟,他从他们的祸患中拯救他们。
20 他发命医治他们,救他们脱离死亡。
21 但愿人因雅伟的慈爱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称赞他。
还有马太福音 8 16 节:“到了晚上,有人带着许多被鬼附的来到耶稣跟前,他只用一句话,就把鬼都赶出去,并且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参看太 8:8,路 7:7


彻底明白 Memra 是明白约翰福音 1 Logos 的关键
外邦人之所以没能明白约翰福音 1 1 节以及新约的基督论,根本问题是没能明白犹太教文献和思想。

此外,巴比伦流放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捩点:从此以后,以色列民第一次正正经经、全心全意地信奉了一神论,惟独敬拜雅伟。自公元前六世纪后,可以说以色列一改流放前属灵上放荡不羁的个性,成了狂热的一神论信徒。现在他们对神有了敬畏、尊敬的意识,不愿提说他的名字,也不愿直接谈论他,而是用间接方式提到他,比如 Ha Shem (那名字),或者是更常见的“Adonai”(“主”Adoni 的复数形式)……但 Memra(道)一字对我们特别重要,因为它恰恰相当于约翰福音 1 章的 Logos
《犹太百科》用了很长篇幅讲解亚兰文译本圣经中 Memra 用法,从中可以看见:Memra Logos 虽然是不同语言的文字,但字义与概念是完全一样的。如果我们希望掌握到这个事实,那么最好耐心地读下去。
以下内容摘自《犹太百科》一个完整的段落,我却化整为零,好方便阅读以及加入必要的解释(解释放在方形括号中):
“……亚兰文旧约译本:
申命记 1 32 节:‘你们……不信雅伟’,亚兰文译本翻译为‘你们……不信主的话’。【‘主的话’代替了‘雅伟’】

申命记 18 19 节:‘我必讨谁的罪’,亚兰文译本翻译为‘我的话必讨谁的罪。’【‘我的话’代替了‘我’】
Memra”代替了“雅伟”,是“烈火”(亚兰文译本,申 9:3比较亚兰文译本,赛 30:27)。
Memra “杀百姓”(耶路撒冷译本〔Jerusalem Targum〕,出 32:35)。Memra 击杀他”(撒下 6:7,比较亚兰文译本,王上 18:24,何 13:14等等)。【两处经文中,“Memra”都代表了希伯来圣经里的“雅伟”】
在亚兰文译本出埃及记 19 17 节,摩西率领百姓出营迎接Memra”,而不是“神”(耶路撒冷译本,“the Shekinah”;比较亚兰文译本,出 25:22,“我会差我的道(Memra)与你见面”)。
“用我的 Memra 遮掩你”,而不是“我的手”(亚兰文译本,33:22)。
“我的 Memra 必厌恶你们”,而不是“我的心”(亚兰文译本,26:30;比较赛 1:1442:1;耶 6:8;结 23:18)。【值得注意的是,亚兰文译本的“我的 Memra”,就代表了希伯来圣经的“我的心”。】

Memra 的声音”,而不是“神的声音”(创 3:8;申 4:33365:21;赛 6:8 等等)。
摩西说“我站在雅伟和你们中间”(申 5:5),亚兰文译本是“我站在主的 Memra 和你们中间”;“你我之间世世代代的证据”,成了“你跟我的 Memra 之间世世代代的证据”(出 31:1317;比较利26:46;创 9:1217:2710;结 20:12)。
Memra 来对亚比米勒(创 20:3)、巴兰(民 23:4)说话,而不是神。
他的 Memra 帮助、陪伴以色列民,为他们行神迹(亚兰文译本,民 23:21;申 1:3033:3;赛 63:14;耶 31:1;何 9:10,对比11:3,“报信的天使”)。【“他的 Memra”是指雅伟,比如申 1:30 以下等等。】
Memra 在居鲁士前面行(赛 45:12)。【此处应该是赛 45:1-2希伯来经文指的是雅伟。】
雅伟指着他的 Memra 起誓(创 21:2322:1624:3;出 32:1314:30;赛 45:23;结 20:5 等等)。是他的 Memra 后悔(亚兰文译本,创 6:68:21;撒上 15:1135)。【创 22:16 及以下:“你既行了这事,不留下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我便指着自己起誓说: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比较伪约拿单亚兰文译本:“你既行了这事,不留下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我便指着我的道起誓说: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
并非他的“手”,而是他的“Memra 立了地的根基”(亚兰文译本,赛 48:13,参看约 1:310)。
他因为他的 Memra 或者名字的缘故而行事(赛 48:11,王下19:34)。【亚兰文译本,赛 48:11“我为自己的缘故”,还有王下19:34。】
借着神的 Memra,神施恩给他的子民(亚兰文译本,利 26:90王下 13:23),成为亚伯拉罕的盾牌(创 15:1),与摩西同在(出3:124:1215),也与以色列民同在(耶路撒冷译本,民 10:35-3663:14)。
人冒犯的是 Memra,并非神(出 16:8;民 14:5;王上 8:50王下 19:28;赛 1:21645:320;何 5:76:7;耶路撒冷译本,5:216:2;申 5:11)。“人冒犯的是 Memra,并非神”,这句话有一点误导人,因为冒犯了 Memra 就是冒犯了神,“Memra”是“雅伟”的代名词。这一点从第一个经文例子中清晰可见:“你们向雅伟发的怨言,他都听见了。我们算什么?你们的怨言不是向我们发的,乃是向雅伟发的。”亚兰文译本说:“乃是向 Memra 发的”(出 16:8)。】
以色列要因 Memra 得称为义(亚兰文译本,赛 45:25);(赛45:25,“以色列的后裔都必因雅伟得称为义,并要夸耀。”)

以色列人与 Memra 相交(亚兰文译本,书 22:2427)。人信靠 Memra (亚兰文译本,创 15:6,耶路撒冷译本,出 14:3139:1849:11)。【创 15:6,“亚伯兰信雅伟,雅伟就以此为他的义。”亚兰文译本,创 15:6,“亚伯兰信主,相信主的道(Memra),他就以此为他的义。”“信主”与“相信主的 Memra”是平行、等同的。】
——引用《犹太百科》结束——
耶路撒冷译本的创世记 1 27 节说:“主的道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主的形像造男人以及与他同负一轭的伴侣。”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理当熟悉亚兰文译本圣经,这是他们自己的语言。所以无论主是借着他的道创造了万物,还是直接创造了万物,在犹太人看来都没有什么问题。


结论
《犹太百科》引用了很多经文(有几处似乎引错了,大概是打字出错),从中可以看见,亚兰文译本中出现“Memra”之处,在希伯来圣经中就是“YHWH (雅伟)”。你最好亲自翻查这些经文,弄个水落石出。一切应该已经一清二楚,在绝大多数例子中,Memra”是“雅伟”的转喻词;只有几个例子,Memra 代表了他的“心”或者“他的手”。
要知道,亚兰文译本圣经用 Memra 代表希伯来圣经雅伟的例子非常多,《犹太百科》给出的例子仅仅是九牛一毛而已。本书最后附带了摩西五经出现 Memra 的经文一览表(见附录 12)。


“拟人化”(Personification)的问题

Memra 作为雅伟或者雅伟能力的体现,虽然偶尔似乎也被拟人化了,但它绝不是雅伟以外的另一位格,而是特别指雅伟或者其工作的某个方面。
关于拟人化的问题,《犹太百科》用了一整段文字阐释亚兰文译本中“Memra”的拟人化用法。但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拟人化”是什么意思。“拟人化”的基本意思是,说起某样事物就如同一个人一样,比如箴言经常将智慧描绘成一个活人。《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03)给“拟人化”下的定义是:“将人的特性套用在抽象物体、动物、无生命物体上的一种修辞学。就拿英语文学著作为例:‘月亮欢喜雀跃……
她四处观望空荡荡的天空’(William Wordsworth,‘Ode: Intimations of Immortality from Recollections of Early Childhood,1807)。‘死亡冰冷的手抓住了诸王’(James Shirley,‘The Glories of Our Blood and State,1659)。”
拟人化经常出现在诗歌语言中,这是诗歌的典型特征。圣经中也有一些例子:
诗篇 147 15 节:“他(雅伟)发命在地,他的话颁行最快(原文是:他的话飞快奔跑) 。”留意这节经文说的是神的话。
诗篇 85 篇:“10 慈爱和诚实彼此相遇;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11 诚实从地而生, 公义从天而现(原文是:公义从天观望)12 伟必将好处赐给我们,我们的地也要多出土产。13 公义要行在他面前,叫他的脚踪成为可走的路。”
诗篇 107 42 节:“正直人看见就欢喜,罪孽之辈必塞口无言(原文是:邪恶必塞口无言)。
约伯记 5 16 节:“这样,贫寒的人有指望,罪孽之辈必塞 口无言(原文是:邪恶必塞口无言)。”
约伯记 11 14 节:“你手里若有罪孽,就当远远地除掉,也不容非义住在你帐棚之中……17 你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虽有黑暗,仍像早晨。”


道的拟人化问题
《犹太百科》在“道的拟人化”标题下有这样一句话:

“媒介Mediatorship)。
“像 Shekinah(参考亚兰文译本,民 23:21)一样,Memra 是神的显现形式。”(粗体是本书作者加的)

到底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一个显现形式如何发挥媒介作用呢?他的这种显现形式一定是介于他与人之间,既是显明的,又是隐藏的,就像他同在的荣耀一样,既显明了雅伟的荣耀,也将他隐藏了起来。
说到 Memra 所发挥的媒介作用,尽管我们措词非常谨慎,但恐怕也难免让人(信奉多神论的外邦人)误以为是在说一个“中保”的人物,仿佛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物。犹太人知道根本没有Memra”这样一位人物,但外邦人却不知道。
还有一句话也是同样的情况:“Memra 是神的代理”。“代理”agent)未必指一个人(比如“地产代理”、“旅行社代理”),我们不必将它局限为一个人。总之要记住(如果我们不想误会了意思,也误导了别人),犹太文献从不看 Memra 是神以外的一个位格,而是“神的显现形式”,正如本段一开始所说的。
所谓 Memra 是“媒介”,意思是它是个“媒介形式的词”,即是说,这是讲述雅伟却又不直接道出其名的词。所以这个词是“介于”雅伟与讲者或听者之间的,正是从这个意义而言,它是他们之间的“媒介”。这样做是出于对雅伟的尊敬,不愿直呼其名。这种媒介式的字词在任何语言中都找得到,是出于尊敬而避讳人名的方法。比如称皇帝为“陛下”,称大人物为“阁下”;即便普通人之间,也可以礼貌地称对方为“足下”,而不直接说“你”。
如果道并非神以外的一个实体或者位格,那么完全可以说道是创造的“代理”,神在“起初”借着他的道创造了一切。约翰福1 3 节就讲出了这一事实:“万物是藉着(dia)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万物都是神造的,都是出乎(ek神(林前 11:12)。他也借着(dia)他的道、他的智慧、他的能力,来成就他的永恒旨意。


亚兰文译本首要关注的是直接提及神的经文,
而不是拟人化的问题
很多人主张说,之所以用了 Memra Shekinah 这类词,为的是避免拟人化描述,但这种主张未必有根据。比如申命记 34 12 节有一句拟人化描述,说到了神的“手”,但亚兰文译本依然将之翻译为“手”,在其它类似经文中,亚兰文译本也是照实翻译的。然而说到神的“面”,亚兰文译本就都改成了他的“Shekinah”。所以似乎很明显,亚兰文译本首要关注的不是拟人化的问题,而是直接提及神的经文,惟恐对神不敬。
《犹太百科》给出了亚兰文译本的几节经文例证,从中可见Memra 是一种间接称呼神的形式:
“‘Memra 引领以色列亲近神,坐在他的宝座上,垂听以色列的祷告’(耶路撒冷译本,申 4:7)。”【这种“媒介式”语言让人不禁以为 Memra 是个活生生的人物,可是再看一看下半部分——Memra“坐在他的宝座上,垂听以色列的祷告”,就知道这是指神,因为信奉一神论的犹太人只会向神祷告,惟有神可以坐在宝座上。所以前一部分的意思是,神的道引领以色列亲近神。而且申命记4 7 节惟独提到了雅伟。】
“它(Memra)保护了挪亚不被洪水淹没(耶路撒冷译本,创7:16),驱散了七十个民族(创 11:8)。”
“它是雅各(创 28:20-2135:3)和以色列的护卫者(耶路撒冷译本,出 12:2329),在埃及行了一切神迹(出 13:814:25),让法老的心刚硬(出 13:15),在旷野引领以色列前行(耶路撒冷译本,出 20:1),祝福了以色列(耶路撒冷译本,民 23:8),为以色列争战(亚兰文译本,书 3:710:1423:3)。”
Memra 是神的代理(耶路撒冷译本,民 27:16),掌管人的命运,创造了大地(赛 45:12),也执行了公义(耶路撒冷译本,33:4)。”【留意这些粗体字,我刻意设置了粗体,因为这些话尤其跟约翰福音 1 3 节、10 节相关。】
“将来 Memra 又会成为安慰者”(亚兰文译本,赛 66:13);【参看约翰福音 14-16 章“保惠师”(即安慰者)一词的用法。】

“我的 Shekinah 要在你们当中,我的 Memra 要成为救赎你们的神明,你们要成为我名下圣洁的民”(耶路撒冷译本,利 22:12)。
“‘我的 Memra 会像一个好的犁地人,除去牛肩上的轭’;Memra 会吼叫,招聚被流放的人’(亚兰文译本,何 11:510)。”
Memra 是‘见证人’(耶路撒冷译本,耶 29:23);犹如以色列的父亲(耶 31:9),‘会欢欢喜喜地做有益于他们的事情’(耶32:41)。”
“‘在 Memra 里有救赎’(亚兰文译本,亚 12:5)。‘圣洁的道’是约伯这篇诗歌的主题(Test. of Job12:3ed. Kohler)’。”
将亚兰文译本的这些经文跟希伯来圣经相比较,立刻就会发现,Memra 每一次都是用来避讳雅伟名字的“媒介”字。比如以赛亚书 66 13 节,雅伟称自己是安慰者,亚兰文译本避讳了雅伟,代之以“Memra”。还有何西阿书 11 10 节,雅伟“必如狮子吼叫”,亚兰文译本却以“Memra”代替了雅伟。
最后,《犹太百科》又探讨了 Memra 与希腊文等义字 Logos 关系:

The Logos
“我们不清楚拉比的 Memra(现在普遍上认为它是与‘神的智慧’相对应的,也是与‘Shekinah’相对应的)概念是否受到了希腊字‘Logos’的影响以及受到了多大程度的影响。Logos 意味着话语和理智,这种理解也许基于埃及的神话概念,也吸纳了赫拉克里特(Heraclitos)、柏拉图以及斯多葛哲学体系(即构建世界的玄学和充满世界的智慧)。”
在以上引文中,我们要特别留意两点:
Memra、智慧、Shekinah 是平行的概念。
② 希腊哲学思想体系也受到了埃及文化的影响,认为 Logos是一种“构建世界和充满世界的智慧”,但并非一位神。所以将Logos 奉为神明的始作俑者是外邦基督徒,大概始于公元二世纪中叶。
文章继续说:“斐罗将 Memra 看成是一股宇宙能力,这种观念就成了他创建他的半犹太化哲学的基石。斐罗的‘神性思想’、‘形像’、神的‘头生子’、‘最崇高的祭司’、‘代求者’、人类的‘安慰者’、‘人的首席代表’,就为基督教的‘道成肉身’、三位一体概念铺了路。”
显然,斐罗的 Logos 是建立在 Memra 概念的基础上的Memra是“基石”,当然他也借用了一些希腊理念,所以这里称他的哲学为“半犹太化”(斐罗是犹太人)。既然斐罗的概念也是从 Memra那里演绎过来的,可见说什么约翰借用了斐罗的 Logos 概念,这种说法没有什么意义。约翰根本无需求助于斐罗,只要从亚兰文旧约译本里抽取 Memra 的概念就行了,犹太人都耳熟能详。
文章继续说:“有趣的是,古代教会在礼拜时也采用了犹太会堂的做法,就是经常使用‘Logos’一词,意思是神的道,神借着他的道创造了世界,也借着道让人认识他和他的律法;但古代教会却把‘Logos’一词改成了‘基督’(参看《使徒宪章》〔Apostolic Constitutions7:25-2634-38 等等。”
这段引文有几点值得注意:
① 古代教会采用、沿袭了犹太会堂的礼拜仪式,可见教会曾一度是以犹太人为主导的,那就是公元一世纪使徒建立的教会。
② 自从早期教会沿袭了犹太人的礼拜仪式, Logos——原本的理解“是神的道,神借着他的道创造了世界,也借着道让人认识他和他的律法”——现在就应用在了基督身上,在基督里面,这个道成为了肉身。但《犹太百科》指出,在《使徒宪章》成书时期,大概公元 380 年,Logos 被“改成了‘基督’”,即是说,基督Logos 成了等同的。
公元二世纪中叶前,犹太人与外邦人分道扬镳。外邦人将道奉为神,是与雅伟同等的位格,这就导致后来出笼了三位一体论,于是犹太人便不再提及 Memra:“大概是基督教教义(比如三位一体)的缘故,所以亚兰文圣经以外的拉比神学著作、文献很少使用‘Memra’一词。”(《犹太百科》“ Memra”一文)


Memra 源自诗篇 33:6
还需要注意的是,《犹太百科》(“神”的文章)指出,亚兰文译本使用的 Memra 一字是源自诗篇 33 6 节:“正是根据旧约习‘诸天藉雅伟的命而造’(诗 33:6,亚兰文译本才用了 Memra。”这篇文章还有一句话也很重要:“Memra(‘道’,‘Logos’)和Shekinah,神内住的光辉……并非位格。”【意思是说,这些并不是位格,好像三位一体论所说的基督那样,是三位中的一位】(粗体是本书作者加的)
《犹太百科》“拟人化”一文中还有一些观察,也有助于我们明白亚兰文译本圣经 Memra 一字的用法,摘录如下:“如果希伯来经文提到神说话,它们【较早期的亚兰文译本】总是说成 Memra(神的‘道’)。”
“所以 Ginsburger 显然是正确的,他推论出了较早期的亚兰文译本中 memra 的用法规则:‘每当神要跟人打交道,他就会以人的样式与人同在,而 memra 一字就会用来代替神。”
从这番话可见,希伯来圣经但凡讲到神以某种方式与人打交道(比如对人说话),亚兰文译本就会以“Memra”代替“神”字。


亚兰文译本圣经的 Memra
与约翰福音 1 章的 Logos 相关的几个例子
智慧和主的道创造了宇宙
1 主藉着智慧创造了完美的天地。2 地是空虚混沌,荒无人烟,寸草不生。渊面黑暗,从主而来的怜悯的灵向水面吹气。3主的道【Memra】说:“要有光!”在他的道里就有光【参看诗119:105】。4 神看光是好的,主的道就把光暗分开了。”(亚兰文译本,创世记片断 1:1-4


道是光
“第一夜,主显现并创造了大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主的道(Memra)是光,在闪耀;他称这为第一夜。”(Neofiti 亚兰文译本,出埃及记 12:42道以自己的神的形像造了人子(即人)26 主的道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造人子【bar nash】,让他们管理(一切活物)……27 主的道(Memra)就按自己的形像造了亚当,按自己的形像造了人:造男造女。’”(亚兰文译本,创世记片断 1:26-27
以下经文在福音书里找到了对应:
“当主(雅伟)的道(Memra)显现,去拯救他的子民的时候,他会对万民说:‘你们如今要知道,我是【ani hu】那位今在,昔在,永在的,在我以外并无别神!我用我的道使人死,也使人活!我降卑了以色列民,在末后的(suq)日子,我也会医治他们。一旦歌革【Gog,以西结 38 章】和他的军队要与谁做战,则没有人能拯救他们。”(Neofiti 亚兰文译本,申命记 32:39

这些要点可以在福音书中找到对应:
① 雅伟的道在耶稣里“显现”,为要“拯救他(雅伟)的子民”,圣经已经讲明了他来的目的。
②“你们如今要知道,我是【ani hu】那位今在,昔在……”:
这跟约翰福音的几个“我是”句式相对应。
③“在我以外并无别神!”这句一神论宣言可以在马可福音 1229 节、约翰福音 5 44 节及 17 3 节找到。
④“我用我的道使人死,也使人活!”在耶稣里的道不仅医治了病人,还多次让死人复活;这番话也许暗示了耶稣本人也要死而复活。
⑤“我降卑了以色列民”,这句话似乎指的是,以色列因为拒绝接受耶稣是弥赛亚,不久之后,圣殿就被毁了;但雅伟并没有因此而弃绝了他们,因为

⑥“在末后的(suq)日子,我也会医治他们”,雅伟的这种慈爱绝对至关重要,因为

⑦“没有人能拯救他们”脱离“歌革和他的军队”,这正是耶稣所说的末世的情形,那时候必有可怕的大灾难(太 24 章,可13 章,路 21:5 及以下)。
这样将亚兰文译本对申命记 32 39 节的阐释跟福音书一对照,可见亚兰文译本极有属灵价值。


Shekinah 与约翰福音 1:14 的关系
Memra 非常相近的词是“Shekinah”,两个词的功用也一样,因为都是用来称呼神的,只不过亚兰文译本用的是 Memra,而Shekinah 也出现在了犹太教法典《他勒目》(Talmud)和《米大示》Midrash)里。“Shekinah”来自希伯来字,意思是“住”,所以它对于明白约翰福音 1 14 节至关重要:“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以下引自《犹太百科》“Shekinah”一文:

“亚兰文旧约译本中的 Shekinah
“神的威严同在或显现已经降临,‘住’在了人当中。正如Memra(道,logos)、Yekara(即 Kabod,荣耀)一样,拉比们也用Shekinah 一词代替‘神’字,因为觉得圣经有一些描述将神拟人化了,不太合适【sic】。”
“‘Shekinah’是希伯来文,‘Memra’和‘Yekara’是亚兰文,Shekinah’在犹太教法典《他勒目》和《米大示》中代替了‘Memra和‘Yekara’,意思也同这两个词在亚兰文译本的意思一样,这两个词惟独出现在了亚兰文译本中。而‘Shekinah’在不同的亚兰文译本中经常出现,因为这些译本是给大众的,也是读给大众听的。”
“在绝大多数例子中,‘Shekinah’是对‘神’的称呼;但因为该词经常出现,便也随之带来了其它一些概念【比如他的光或者能力?】。”
《大英百科全书》将“Shekinah”拼写为“Shekhina”,为了便于参考,现将这篇文章附加于下:
Shekhina 也可以拼写为 ShekhinahShechina 或者 Schechina (希伯来文:‘住所’或者‘同在’),在犹太神学里指的是神在世上的同在。这个称号最初是以亚兰文形式 shekinta 出现在旧约圣经亚兰文译本(又称 Targums)里的,《他勒目》、《米大示》以及圣经之后的其它犹太著作也都经常使用这个称号。希伯来圣经中将神拟人化的经文若有误导人之嫌,亚兰文译本就用 Shekinta 代替‘神’字,以确保所信的是超越的神。在很多经文中,Shekhina 是神的尊称,用来取代神的名字。
“在拉比文献中,Shekhina 是与其它几个神学术语相关的。比如其中说到 Shekhina 降到帐幕中,降到了所罗门圣殿里,还说到它是第二座圣殿所缺乏的五个要素之一。‘雅伟的荣光充满了帐幕’(出 40:34),拉比们认为这是辉煌灿烂的光芒,有时候他们也会这样理解 Shekhina
Shekhina 与圣灵也有共鸣之处,虽然二者并非等同。二者都代表了神某种形式的内蕴性,都跟预言有关,都会因为人犯罪而离开人,都与学习律法紧密相联。一些中世纪神学家看 Shekhina是神以外的一个受造实体(神的‘光’或者‘荣光’)。”
维基百科(Wikipedia)是拼写为“Shekhinah”,并且做了相当广泛、详尽的探讨。维基百科解释了这个字的字源和字义:“一般认为希腊字skēnē,住所)是源自(名词‘shekinah’)(动词‘shakan’)。”
至于帐幕及后来的雅伟居所——圣殿,维基百科解释说:“在拉比文献中,Shekhinah 是指神在帐幕及耶路撒冷圣殿的显现形式。”而约翰福音 2 19 节说,耶稣的身体是雅伟的殿,雅伟就住在他身体里面(西 2:9,参看耶 17:12)。
动词 skēnoō“住,安顿,定居”,BDAG)就是约翰福音 1 14 节“道……住在我们中间”的“住”字。名词 skēnē“帐篷,居所”,“雅伟的帐幕”,BDAG)在新约出现了20 次(其中 10 次在希伯来书),大多数都是指“会幕”或“帐幕”,这是神的同在“住”的地方(参看约 1:14)。
无论这些希腊字是否真的源自希伯来文(这些希腊字的确与希伯来字非常相近,也许并非巧合),但与我们的查考目标更相关的是,这两个字的意思是一样的。约翰福音 1 14 节的“住”skēnoōskēnē的动词)指的是 Shekinah,因为接下来的话似乎就可以证实这一点:“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Shekinah彰显出了神同在的荣光。
这个关于 Shekinah 的真理在希伯来书 1 3 节再次反映了出来:“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也在“荣耀的主”或者“我们荣耀的主”一词中反映了出来:“这智慧,世上有权有位的人没有一个知道的;他们若知道,就不把荣耀的主钉在十字架上了”(林前2:8);“我的弟兄们,你们信奉我们荣耀的主耶稣基督,便不可按着外貌待人”(雅 2:1)。
福音书也描绘出了基督改变形像的荣耀:“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像,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太 17:2);“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像:衣服放光,极其洁白,地上漂布的,没有一个能漂得那样白”(可 9:2-3)。


从亚兰文旧约译本也可以看见,
Shekinah 是雅伟的同在和荣耀的显现形式
“于是他(雅伟)把亚当赶了出去,又在伊甸园东边安设了他的 Shekina 的荣耀住在那里,在两个基路伯之上。”(伪约拿单译本和耶路撒冷译本,创世记 3:24

“她(夏甲)就称谢那对她说话的主,说:‘你是永活的主,你看见万事,却不被人看见!’因为她说:‘看哪,主的 Shekina的荣耀在一个异象后显现了出来。”(伪约拿单译本,创世记 16:13

主的 Shekina 的荣耀立刻向他显现,以色列(雅各)就在床头上敬拜神。”(伪约拿单译本,创世记 47:31

“我将他(便雅悯)比作一个撕掠的狼,圣所要建在他的界内,主的 Shekina 的荣耀要住在他的产业中。”(耶路撒冷译本,创世记 49:1727】;还有盎克罗斯译本,“shekinah”创世记 49:18

以上例子摘自亚兰文译本创世记,但 Shekinah 在摩西五经其它书卷中也经常出现,比如盎克罗斯译本的申命记就出现了 22次。在所有的出处都是指雅伟独特的亲密同在;比较一下希伯来经文,这一点就更加清晰可见。


在旧约,神的同在显现总是与荣耀紧密相联
以下几段摘自《旧约神学词库》(TWOT“荣耀”一文),内容颇有启发性:
“神彰显了他不变的尊荣(诗 145:5),这跟人和世界短暂的荣耀成了强烈对比。就这一点而言,kābôd(名词,即荣耀)的意思非同寻常。这个字的字根出现在圣经里的时候,有 45 次是跟看得见的显现有关的,每一次提到‘神的荣耀’,都离不开这种用法。这一理解非常有震撼力,它迫使我们要绝对客观地按照七十士译本以及新约的理解(而不是按照古典希腊文学的理解)来重新定义‘荣耀’(doxa)。
“大部分谈及看得见的神的荣耀的经文,都跟帐幕(出 16:1040:34 等)以及以西结‘流放和回归的异象’中的圣殿(结 9:3有关。神的这些显现都是神在表明他要与人同住。这些显现往往也跟神的圣洁息息相关。神渴望与人同住,他要向他们显明他的真实和尊荣。
“几处提到神的荣耀要充满全地(或者越来越明显)的经文,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一方面这些经文说到神是伟大的,配做全地的王(不仅是因为他天生是王,更是因为他是人类的拯救者和救主);然而正如前文所提到的,这些经文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就是指出了不但神的名声要充满全地, 他的真实同在更要充满全地。神的心意是要每一个人都认识并拥有他的同在。实现这个目标的第一步就是以他的同在充满帐幕,然后充满圣殿。
神的儿子是神同在(包括他的性情)的真实和荣美的最完美体现(赛 4:2)。透过他的儿子,神不能让人观望的荣耀,一览无遗地展现了出来‘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 1:14,参考约 17:1-5)”(TWOT粗体是本书作者加的)
由此可见,雅伟与人同住的概念及现实深深溶入了旧约里,而且是在“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约 1:14)的时候,最终得以应验了。
我们已经看见,“Shekinah”和“Memra”都是亚兰文译本的关键字眼。有趣的是,即便“Shekinah”是希伯来文(字根是 shākan〕,住,帐篷;参看 Jastrow 的《犹太教法典词典》),并非亚兰文,但亚兰文译本圣经却采用了这个字。由此可见,在希伯来圣经中,神与他子民的重要关系是以“Shekinah”一字来表达的,即雅伟不但经常造访他的子民,还选择与他们同住(例如出25:8,“又当为我造圣所,使我可以住在他们中间”)。
《旧约神学词库》对帐幕也有一个有趣的观察:“只要观察一下圣经用了多少章记载建造帐幕的情形,就可以知道帐幕有多重要了。建造帐幕的记载总共用了十三章,就是出埃及记 25-31 章,35-40 章。相比之下,创造人和人堕落的概述只占了创世记短短三章的篇幅。如果帐幕是神与人相会的敬拜场所,人在那里敬拜神,那么就必须详细指明应当如何建造帐幕,纤悉无遗”(TWOTmishkān〕帐幕)。希伯来字“帐幕”(mishkān)跟“Shekinah”都出自同一个字根:shākan。但“Shekinah”所蕴藏的含意更丰富,它不仅仅是指神的荣耀住在某个地方,更是指雅伟特别的同在。


Memra
Memra”(道)是亚兰文,与希伯来文无关,用法也跟希伯来圣经中“主的道”用法不同。其实它跟 Shekinah 的用法非常接近,所以犹太教法典《他勒目》用 Shekinah 代替了 Memra。以下列出了一些取自伪约拿单译本的经文(伪约拿单译本也称作“theN Targum of Jonathan ben Uzziel”,J. W. Etheridge 翻译,也包括了耶路撒冷译本的经文片断),从中可以看见它是如何使用 Memra 一字的。这些经文都是有助于我们明白约翰福音前言的 Logos 的:
创世记 1 27 节,“主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耶路撒冷译本:主的道〔Memra〕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以主的同在的形像造男人及其配偶。】”
留意耶路撒冷译本没有说“主……造人”,而是说“主的道Memra)……造人”。这就跟约翰福音 1 3 节道在创造中的角色相一致。“主的同在”似乎是指 Shekinah
创世记 2 8 节,“主神的道(Memra)于创世前在义人的伊甸栽种了一个园子,他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
此处神的道或者 Memra 就是神自己,不妨比较一下圣经经文:
“雅伟神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这恰恰是约翰福音 1 1 节所说的:“道就是神”。
创世记 3 8 节,“一个宁静的日子,亚当和妻子听见主神的道(Memra)在园中行走的声音,就藏在园里的树木中。主神呼唤亚当,对他说:‘我造的世界岂不都显露在我面前,黑夜也如同白昼吗?你怎么想到要躲避我呢?”
有趣的是,这段经文说亚当和妻子听见了主神的道(Memra在园中行走的声音,紧接着就说“主神呼唤亚当”,并且对他说话。再次看见亚兰文圣经中,“主的道”就是“主神”;跟圣经经文一比较,更加一目了然:“雅伟神在园中行走。那人和他妻听见神的声音”。希伯来圣经说“雅伟神呼唤那人”,伪约拿单译本说“主神呼唤亚当”,而耶路撒冷译本圣经却说“主神的道呼唤亚当”。
创世记 3 22 节,耶路撒冷译本:“主神的道(Memra)说:‘看哪,我造的亚当……’”再次说是道或者 Memra 创造了亚当。
创世记 4 26 节,圣经说的是“雅伟的名”,亚兰文译本却说“主的道的名”。
创世记 6 3 节,圣经是“雅伟说”,耶路撒冷译本是“主的道(Memra)说”。
亚兰文译本圣经这六次出现“主的道”的经文,就让我们得到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主的道”是间接称呼雅伟的一种形式,这也意味着他与人交往是透过他的道为媒介的。
现在就应该很清楚了:新约时代的犹太人非常熟悉“神的道”的概念。B. D. Alexander(《国际标准圣经百科》〔ISBE〕“Logos一文)写下了一些颇有洞见的观察:
“使徒约翰不可能信手拈来了这个字(Logos),完全不知道它的字源和字义。应该说,约翰用‘道’字讲论神与世界的关系时,他是运用了读者都非常熟悉的修辞方法,而且他本人对读者的思想也了如指掌。
“约翰深知拿撒勒人耶稣是基督,但他面对的难题是,如何才能让他的同代人也真正认识到这个真理。于是他选用了他那个年代最崇高的宗教观念作为表达方式。”(ISBE,“Logos”一文)为什么我们要猜想约翰福音的 Logos 是源自希腊哲学呢?现在看来这种想法实在太愚蠢了,竟然以为在加利利长大、讲一口亚兰文、信奉一神论的犹太人约翰,会从希腊哲学(包括斐罗的版本)汲取 Logos 的概念。恐怕约翰以及读约翰福音的人对希腊哲学一无所知。今天有多少人(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懂得哲学呢?无论是希腊哲学还是什么哲学,即便学文科的,又有多少人懂呢?


道成肉身之前的耶稣的概念符合圣经吗?
三位一体论说“耶稣从太初就存在了(Jesus’ preexistence)”,这句话符合圣经吗?能够从约翰福音 1 14 节得到证明吗?因为这句话似乎在说,在道成肉身之前,他就以耶稣或者基督的身份(不仅是道的身份)存在了。但根据约翰福音 1 14 节,耶稣是在道成肉身那一刻才出现的,于此之前,耶稣或者基督并不存在。是永恒的 Logos 在基督里成为了肉身,这位 Logos 才是太初前就存在的了。


约翰福音 1:14 隐晦的信息吗?
由以上证据可见,约翰福音 1 章的 Logos 就是犹太人非常熟悉Memra,约翰肯定不会讲论读者根本不明白的哲学概念。Memra的确是“不以神的名来称呼神的一种方式”(巴雷特)。观察过了亚兰文译本中 Memra 的用法,从中看见,Memra 特别是指神的自我显现,而这种自我显现是借着他的富有创造力的道体现了出来;Memra 也是指神与人的亲密同在,这种亲密同在是借着他的话和他的作为体现了出来。如果这是真的,那么约翰福音 1 章的信息就太惊人了,原来雅伟亲自来到了世界,住在了耶稣弥赛亚这个人里面。约翰福音 1 章所启示的这件事太让人不可思议了,会不会正是这个原因,所以我们(而不是约翰时代的犹太人)觉得这件事似乎是用隐晦的语言讲了出来?
但歌罗西书 1 19 节的语言一点都不隐晦,而是说得一清二楚:“因为父喜欢叫一切的丰盛在他(基督)里面居住”。惟恐我们没明白,歌罗西书 2 9 节随后又重复了一次:“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这些字眼、概念跟约翰福音 1 章的一样:14 节“住”(居住),16 节“丰满”(丰盛)。一切应该已经一清二楚:约翰、保罗在这些经文中讲到“神”的时候,他们跟圣经的一神论立场是一致的,不可能指雅伟以外别的神。神借着他的道(Memra)“住在我们中间”这句话(约 1:14),歌罗西书用另一种词汇给予了解释:神“一切的丰盛”“有形有体地”住在了基督里。这岂不是正跟耶稣本人的话一致吗?他说他行事说话不是凭自己,而是住在他里面的父作他自己的事(约14:10)。
约翰福音 1 章的信息真的是隐晦的吗?还是正如保罗所说,只是蒙蔽在灭亡的人身上(林后 4:3)?事实是,约翰显然是在尽力将这一点讲得明明白白,所以才两次引用了创世记一开篇的话“起初”或“太初”(en archē1:1-2):
创世记 1 1 节,“起初,神创造……”



约翰福音 1 1 节,“太初有道……”



显然“神”和“道”是相等的:“起初神”,“太初有道”。希腊文更明显:(神),(道),都有一个定冠词。
这就不禁让人冒起了一个问题:既然“Logos”就是神,因为约翰已经解释了:“道就是神”(),那么为什么约翰还要以“Logos”代替“神”呢?这位“神”是指谁呢?在这个有“许多的神、许多的主”(林前 8:5 及以下)的世界,答案对大多数人来说一点都不明显。希伯来字 elohim,神,不但可以指耶稣所说的“独一的真神”(约 17:3),也可以指埃及、迦南、亚述等国的神,甚至还可以指天使(例如诗 8:5,参看来 2:7),指人(“我曾说,你们是神”,诗 82:6,约 10:34)。希腊人、罗马人也都有很多神。
所以必须一清二楚地指出,到底是哪一位神在基督里来到了世界。如果单单说是那位创造天地的神(这就是约翰福音 1 3节清楚指明的,因为这句话是跟创世记 1 章相平行的),则还会让人以为很可能是一位参与了创造的拟人化的媒介在基督里成为了肉身,比如智慧(巴雷特等人就偏向于这种观点)。智慧通常不用作雅伟的转喻词,所以如果约翰想说是雅伟来到了基督里,住在了他子民当中,那么选用智慧就不合适了。但退一步来说,即便Logos 解释为旧约(以及写于两约之间的文献)的智慧,可也别忘了圣经中的智慧是雅伟的特性(attribute),所以也可以用作雅伟的转喻词。这就是说,无论将 Logos 解释为智慧还是 Memra最终都是殊途同归。
然而如果约翰福音 1 1 节是刻意在说雅伟亲自来到了世上,那么除了这节经文的表达方式之外,你还能想到更清楚的表达吗?约翰不能用神的名 YHWH,因为这会冒犯犹太人,希腊人、外邦人也会不知所云。除了用“道”字,还能用什么方法间接称呼神呢?他的读者深知“道”是“雅伟”名字的转喻词。而且在亚兰文译本中,“道”通常是以“主(雅伟)的道”这一整句出现的,可见“道”是这句话的缩写形式。另一方面,跟箴言中的智慧一样,道(Memra)也被人格化了,比如前文已经看过:“主的道说……”,“主的道创造了……”。但千万不要忘了,道(Memra的“人格化”是源自主(雅伟)的人格化,这道是雅伟的道。
当如何理解“道成了肉身”(约 1:14)这句话呢?意思当然不是说 Logos 不再做 Logos,却变成了“肉身”(“肉身”是指人类,例如赛 40:5,“凡有血气的〔即人类〕必一同看见〔雅伟的荣耀〕”)。
那么应当如何理解呢?这句话的意思确实是说道在一个人里面成了肉身,但并不意味着道等于人,即道等于耶稣,而是道在耶稣里显现了出来。神的道“在基督里”,在“为人的基督耶稣”(提2:5)里成了肉身。
“道成了肉身”,“肉身”是在翻译希腊字 sarx)。BDAG希腊文英文词典给 sarx 下了好几个定义,但跟这段经文有关的定义是:“一个能正常运作的身体、实体”,“一个活的实体,有肉体的活物”,具体是指“人”。所以约翰福音 1 14 节的意思是,道在一个人的身体里,以一个肉身,即弥赛亚耶稣,进入了世界。
BDAG 还说:“保罗认为,身体各部分组成了肉身(,也作肉体)的整体,在罪的控制下。”耶稣也说过,“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约 8:34,参看罗 6:167:14)。耶稣没有犯罪,所以他的身体不在罪的控制下。但罪也能够在他身体里运行,试探他。性欲是肉身的一部分,BDAG 说:“sarx,肉身)是性欲的根源,与罪无关。”
耶稣有一个跟我们一样的真正的肉身,所以他也会经历人类所经历的试探,圣经也说得一清二楚:“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来 4:15)。他是在面对试探的时候,做到了没有犯罪。如果他无需面对试探,他就不是真正的人;而如果他是神,就根本不能受试探(雅 1:13),更不用说犯罪了。三位一体论为了确立基督的神性,其实已经不声不响地牺牲了基督的人性。而牺牲了基督的人性——尽管口上不承认,却是既成事实——结果也就牺牲了神“因耶稣基督一人”(罗 5:17)所成就的救恩。
“成了肉身”(约 1:14),“成”是 ginomai,此处是“指进入一个新状态(BDAG 希腊文英文词典)。道进入了一个新状态,就是进入了基督里,进入了人的生命里。


雅伟住在基督里的独特之处
新约之前,雅伟(或者他的灵)从来没有住在哪个人里面我们必须掌握住这一事实,才能明白在基督里发生的这件大事。圣灵“降在”人身上(民 11:25〔七十个长老〕;士 6:34〔基甸〕;11:2〔关于弥赛亚的预言,中文圣经翻译成“住在”,原文是“降在”〕);在弥迦书 3 8 节,先知说“我藉雅伟的灵,满有力量、公平、才能”,又说神给他这种能力是要他完成一项使命,就是“向雅各说明他的过犯,向以色列指出他的罪恶。”
雅伟就住在一个人里面,以这人为他的居所、他的殿,这在旧约是闻所未闻的。最接近的一个例子是利未记 26 11-12 节的一句应许,雅伟说,如果以色列顺服他,那么“我要在你们中间立我的帐幕,我的心也不厌恶你们。我要在你们中间行走,我要作你们的神,你们要作我的子民。”这句应许所说的“帐幕”,并非当时在旷野上已经存在的帐幕,这一点以西结书 37 27 节说得一清二楚,所应许的是将来的“帐幕”:“我的居所(“居所”跟26:11 的“帐幕”是同一个希伯来字)必在他们中间。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
这些应许在基督里应验了,基督是雅伟的殿(约 2:19 及以下),是他的居所。而五旬节之后,教会作为基督的身体,也成了神的殿。难怪保罗看这些经文也在教会中应验了,哥林多后书 6 16节说,“我们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说:‘我要在他们中间居住,在他们中间来往。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但中文圣经没能正确翻译出重要的一点:“中间”一词的希腊文是 en),基本意思是“在……里面”(虽然有时候也可以是“中间”的意思)。正确的翻译是,“我要在他们里面居住”。毕竟保罗是在说我们是神的殿,神并非住在殿“中间”,而是住在殿里面。
但即便说“我要在他们里面居住”,也表达不出保罗这番话的力度来:enoikēsō en autois。保罗显然是自己有所感悟,将利未记 26 11 节和以西结书 37 27 节翻译成了希腊文。他想强调的属灵要点是,有些新事发生了:神“住进”了他子民“里面”。为了强调这一点,保罗用了两次 enenoikēsō en autois)。Oikeō一字本身就是“住”的意思,但保罗却用了语气更强烈的形式:enoikeō。罗马书 8 11 节和提摩太后书 1 14 节也用了 enoikeō 一字,其实不只是用了同一个字,还用了同一种强调形式:“住进……里面”。两句经文都是在说,神借着圣灵,现在真的住进了他子民里面。好的译者都不会将这句话翻译为“圣灵住在我们中间”。
当然,翻译成“住进了我们里面”也许不太像中文,甚至也不符合希腊文常规,但这就更会让我们注意到它本身所要表达的涵义。显然保罗最关心的是要传达出这一点:神住进了我们里面,正如住进了基督里面一样。
保罗赞叹不已:雅伟破天荒在基督里行了一件事,就是住进了一个人(基督这个人)里面,并且“藉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着他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西 1:20)。这样,雅伟出于怜悯,成就了他的永恒计划,“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热心为善”(多 2:14)。这一切太奇妙了,使徒不禁由衷发出了赞美和敬拜之辞:“深哉!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罗11:33


神的灵住进了基督的身体
“基督的身体”一词是指基督的肉身(罗 7:4),也可以指教会(林前 12:27,弗 4:12),特别是信徒的肉身(林前 6:1920)。两者有极相似之处,神如何住进了基督的身体里(西 2:9),也如何住进了信徒的身体里,从而组成了他的殿(林前 3:166:19)。别忘了耶稣也说自己的身体是神的殿(约 2:19-21)。


约翰福音 1:14
“道(LogosMemra)成了肉身,住(skēnoō)在我们中间”(约 1:14)。“住”字并没有带出希腊原文所蕴含的“帐篷”、“帐幕”的意思。此处是刻意要传递出“帐幕”(skēnē)的意思来,否则完全可以用另一个常见字“住”(oikeō),无需用 skēnoōSkēnoōskēnē 的动词形式,skēnē 意思是帐篷或者帐幕。说到帐幕,关键就是这是雅伟“住”的地方,但中文翻译却完全丢掉了这一关键内容,这就是翻译的欠缺,不可能完全带出原文的意思来。而犹太读者或者熟悉旧约的人一见到这个字,就会明白其中所蕴含的“帐幕”的意思。
我们是从旧约认识“帐幕”一词的,它指的是神莅临的帐幕。ISBE 解释说:“(帐幕)的记载见于出埃及记 25 27 章,30 31 章,35 40 章;额外的细节见于民数记 3 25 节及以下,44 节及以下,7 1 节及以下。这句话道出了帐幕的宗旨:‘当为我造圣所,使我可以住在他们中间’(出 25:8)(伪约拿单译本:‘当为我的名造圣所,使我的 Shekinah 可以住在他们中间’)。是圣洁的雅伟在他子民中的居所,也是他与他们相会的地方(出25:22)。”(粗体是本书作者加的)

以下经文完全解释了上文的最后一句话:
出埃及记 33 章:
7 摩西素常将帐棚(skēnē)支搭在营外,离营却远,他称这帐棚为会幕,凡求问雅伟的,就到营外的会幕那里去。(参看来 13 章)
8 当摩西出营到会幕去的时候,百姓就都起来,各人站在自己帐棚的门口,望着摩西,直等到他进了会幕。
9 摩西进会幕的时候,云柱降下来,立在会幕的门前,雅伟便与摩西说话。
10 众百姓看见云柱立在会幕门前,就都起来,各人在自己帐棚的门口下拜。
11 雅伟与摩西面对面说话,好像人与朋友说话一般。摩西转到营里去,惟有他的帮手一个少年人嫩的儿子约书亚,不离开会幕。
民数记 35 34 节:“你们不可玷污所住之地,就是我住在其中之地,因为我雅伟住在以色列人中间。”
另一个提到雅伟“住”在他子民当中的例子,是所罗门献殿礼的祷告:“但我已经建造殿宇作你的居所,为你永远的住处”(代6:2,参看徒 7:44-47)。圣殿是照着帐幕的样式造的。
总括来说,约翰福音 1 14 节的信息应该已经一清二楚:道Memra,雅伟的转喻词)在基督里以肉身的形式来到,并“宿营”在我们中间。要知道,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后书两次将人的身体说成是“帐棚”:“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棚(skēnos)若拆毁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林后 5:1以及 4 节)。这个“帐棚”也是神的殿(林前 3:166:19)。约翰福音 1 14 节传达出的有力、奇妙的信息是,雅伟正是进入了这个“帐棚”里,“宿营在我们当中”。


结论
综上所述,圣经的一神论真理可以这样简单而又有力、深邃地表达出来:雅伟的丰盛(pleroma,约 1:16;西 1:192:9)——圣经从创世记到启示录借着他的话已经表达得一览无遗——按照他的怜悯和智慧,选择住在为人的基督耶稣里,来到了世上,借着在他里面,好与我们同在(以马内利),成就我们的永恒救恩。
这跟三位一体教义形成了强烈对比,三位一体教义宣称一个来路不明的“子神”(他跟道和智慧毫不相干)在耶稣里成了肉身,这耶稣就成了“神人并存体”,既是百分之百的人,又是百分之百的神。这种“神”和人在耶稣里的关系被称作“二性合一”(hypostatic union),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合一,神学家用了一个堂而皇之的拉丁文来“解释”这种合一:“communicatio idiomatum”,即他的“人和神的属性、经历等是可以随意互换的”(KellyDoctrinesp. 143等等)。对于善于思考的人来说,这种“解释”不但解答不了问题,反而引发了更多疑问。这无非是一个回避问题以及含糊解释“奥秘”的办法罢了。但最令人大惑不解的“奥秘”是:谁是“子神”呢?为什么圣经从来没有提到这样一位人物呢?显而易见,这位子神是在错误解释约翰福音 1 1 节“道”的基础上诞生的。下一章我们会更加深入、详细地探讨约翰福音 1 1 节。
现在足以说,圣经的教导跟三位一体论是截然不同、黑白分明的。




① 详细内容参看维基百科英文版Aramaic of Jesus条目:http://en.wikipedia.org/wiki/Aramaic_of_Jesus

② 如此不负责任对待、解释圣经的做法,岂不该受严厉谴责吗?如果这样做是可以接受的,那么还有什么错谬不能以这种猜想的“解释”堂而皇之地出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