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网站!认识《圣经》所启示的独一真神(YHWH)雅伟!
img

第十章 雅伟降临在基督里 “住在我们中间”【整章】

作者:张熙和牧师
第十章
雅伟降临在基督里
“住在我们中间”


1 愿你裂天而降,愿山在你面前震动,
2 好像火烧干柴,又像火将水烧开。使你敌人知道你的名,使列国在你面前发颤。
3 你曾行我们不能逆料、可畏的事。那时你降临,山岭在你面前震动。(赛 64:1-3
三节经文都出现了“你面前”一词,这番话是在盼望雅伟降临,正如当年在西奈山上,地大大震动,雅伟向以色列民显出了荣耀;同样,愿他再次显现,让万民看见他。这个盼望、恳求,在基督里奇妙地实现了。


道从天而降, 成了肉身
道是约翰福音前言(1:1-18)的主题,之后整本福音书就再也没有提起,但无可否认,道的概念贯穿了整本福音书。前言与福音书并非互不相关,从福音书里我们可以看见,前言所说的道在耶稣这个人里面有形有体。耶稣在约翰福音里说了些让人费解的话,这些话只能理解为是道在透过他说话,而且显然耶稣知道自己是在作为“道”的肉身而说话,正如前言的诗歌所表达的。这样说的意思当然不是说道变成了“肉身”,而是说道进入了一个血肉之体里,进入了人的生命里,在基督里“住在我们中间”。至于耶稣,他完全知道自己的身体是神的殿(约 2:21),父雅伟以道的形式来到了世上,住在他里面。
要想正确明白约翰福音的语言和比喻,就必须掌握旧约有关雅伟亲自来到了世上的信息。创世记经常提到雅伟来到世上,他也亲临在西奈山上。雅伟也会以其它形式来到世上,比如以“他的话”显现(赛 55:11),以特殊的“雅伟的使者”显现,在亚兰文译本中以 Memra(道)和 Shekinah 显现。而约翰福音 1 章的诗歌提到了 Memra(约 1:1,道)和 Shekinah(约 1:14,住)。
如果将旧约所说的雅伟来到世上,跟道(Memra)在耶稣基督这个人里面来到世上相比较,那么就会有助于我们明白约翰福音震撼人心的信息。以下归纳了一些旧约参考经文:


雅伟降临的概念
雅伟降临地上的概念贯穿了整本圣经,圣经甚至特别用了“降临”一词:
创世记 11 5 节:“雅伟降临”——要看看巴别塔。
出埃及记 19 20 节:“雅伟降临”——在西奈山上(参看 11节)。
民数记 11 25 节:“雅伟降临”——对摩西说话。
民数记 12 5 节:“雅伟降临”——对亚伦、米利暗说话。
诗篇 144 5 节:“雅伟啊,求你使天下垂,亲自降临”。
以赛亚书 31 4 节:“万军之雅伟也必降临在锡安山冈上争战”。
弥迦书 1 3 节:“雅伟出了他的居所,降临步行地的高处”。
相关经文还有很多(见下文),足见雅伟降临地上并非新奇观念,他从起初就这样做过了。先知以赛亚宣告说,雅伟要降临,到一个地步,“雅伟的荣耀必然显现,凡有血气的必一同看见,因为这是雅伟亲口说的”(赛 40:5)。这番话就表明,雅伟降临会让举世瞩目。那位在远古时代从天而降,将饱受埃及人奴役的民族解救出来的神,他岂不会在“末世”再次降临,拯救人类脱离罪吗?这岂不正是圣经的信息吗?
以赛亚书 64 1 节说,“愿你裂天而降”。“裂”,意思是将某样东西撕裂,好像撕裂布料而或者衣服一样,所以这是个强而有力的词。有趣的是,马可福音 1 10 节也有一个类似的表达:“他从水里一上来,就看见天裂开了,圣灵仿佛鸽子降在他身上。”“裂开”一词,跟马太福音 27 51 节的“裂”、“崩裂”是同一个希腊字,那里说,耶稣在十字架上死的那一刻,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地也震动,磐石也“崩裂”(52 节)。所以雅伟的灵在耶稣开始事工之际降临在耶稣身上,这是在表明雅伟已经开始行动了,他回应了“愿你裂天而降”这句恳求,来拯救以色列和全人类。
诗篇 18 9 节说,“他又使天下垂,亲自降临”(参看撒下22:10)。在这幅生动的图画里,高不可及的天竟然下垂,触到地面,结果雅伟能够踏上大地。诗篇 144 5 节也有一幅类似的图画:“雅伟啊,求你使天下垂,亲自降临,摸山,山就冒烟。”“下垂”一词的希伯来原文也出现在了约伯记 9 8 节,只不过翻译成了“铺张”:“他独自铺张苍天,步行在海浪之上。”翻译为“铺张”,就很难看见“铺张苍天”跟“步行在海浪之上”的联系了。如果翻译为“他使天下垂,步行在海浪之上”,那么就一目了然了。说到雅伟步行在海浪上,征服海浪,其实旧约有很多类似的描述,这些描述都是在表明雅伟关心世上的动乱,要亲自来处理。令人难忘的平定加利利湖风浪(太 8:24-27,参看诗 107:29-30)的神迹,就是在演绎这一事实。
摩西领导、拯救以色列人脱离了埃及,整个出埃及事件就是约翰福音所阐释的救恩的预表。正如雅伟亲自参与了出埃及的每一个环节,同样,在约翰福音,雅伟也是透过基督,亲自参与了人类救恩的每一个环节。难怪出埃及记一些事件在约翰福音非常重要,比如雅伟在旷野赐下的吗哪就是约翰福音 6 章整章的主题。
约翰福音 6 章篇幅相当长,其中耶稣明显是在以成为肉身的道说话,这是给人生命的道,好像吗哪一样,必须将它内在化,或者用形象化语言来说,必须将它“吃下去”。耶稣将自己的拯救事工比喻为雅伟命令摩西在旷野举起一条铜蛇,凡被毒蛇咬的,只要凭信心一望这蛇,就可以得救(约 3:14-15,民 21:7-9)。约翰福音也经常提及逾越节,多过其它福音书。逾越节的重要之处在于,犹太人凡是遵行了雅伟指示的,在神的审判临到埃及人之前,取些羔羊的血,涂在门框、门楣上,那么神就不会将击杀埃及人头生子的灾难(出 12:1321)降到他们身上。
不明白雅伟亲自直接参与了救恩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在出埃及记的救恩,还是在基督里的救恩,那么就无法正确明白新约所启示的救恩。这一点在以下几节出埃及记的经文中清晰可见,其中再次提到雅伟“降临”:
出埃及记 3 7-8 节:“雅伟说:‘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实在看见了;他们因受督工的辖制所发的哀声,我也听见了。我原知道他们的痛苦。我下来是要救他们脱离埃及人的手,领他们出了那地,到美好宽阔流奶与蜜之地。’”
出埃及记 19 10-11 节:“雅伟又对摩西说:‘你往百姓那里去,叫他们今天明天自洁,又叫他们洗衣服。到第三天要预备好了,因为第三天雅伟要在众百姓眼前降临在西奈山上。’”
雅伟甚至被描绘成了以色列军队的首领,亲自走在队伍的最前头,率领他们奔向应许地。圣经(不像那些学者)根本不怕将神拟人化了:
士师记 5 3-5 节:“君王啊,要听!王子啊,要侧耳而听!我要向雅伟歌唱,我要歌颂雅伟以色列的神。雅伟啊,你从西珥出来,由以东地行走。那时地震天漏,云也落雨。山见雅伟的面就震动;西奈山见雅伟以色列神的面,也是如此。”
诗篇 68 7-8 节:“神啊,你曾在你百姓前头出来,在旷野行走。那时,地见神的面而震动,天也落雨,西奈山见以色列神的面也震动。”
雅伟下来是要救他的子民(出 3:8),奇妙的是,耶稣恰恰用了同样的字眼。出埃及记 3 8 节的“下来”一词,七十士译本katabainō,跟 19 11 节的“降临”是同一个字。约翰福音 6章也用了这个字,耶稣形容自己是吗哪,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Katabainō 在约翰福音 6 章主耶稣讲论天上的粮这段话里,出现了 7 次:
6:33,“因为神的粮就是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
6:38,“因为我从天上降下来,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
6:41,“犹太人因为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就私下议论他说”。
6:42,“这不是约瑟的儿子耶稣吗?他的父母我们岂不认得吗?他如今怎么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
6:50,“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叫人吃了就不死。”
6:51,“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
6:58,“这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吃这粮的人,就永远活着,不像你们的祖宗吃过吗哪还是死了。”

跟“粮”一样,圣经也形容圣灵从天而降(katabainō,约 1:32-333:16,可 1:10,路 3:22)。
耶稣并非从天而降,他出生在伯利恒。是雅伟的道(Memra“降”到了世上,就在耶稣里面。由此可见,是 Memra 在耶稣里并且借着耶稣在说话,而耶稣本人对此也一清二楚。天父是透过他向世人说话,“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作他自己的事”(约 14:10)。因为“神所差来的,就说神的话”(约 3:34)。
将道与“粮”(即食物)作比,这在旧约读者看来很贴切,他们对这种概念并不陌生。在以西结书,神的话是以书卷形式赐给了先知,并指示先知要吃这书卷(结 3:1-3)。耶利米书也有类似的情形:“雅伟万军之神啊,我得着你的言语(七十士译本,Logos的复数形式),就当食物吃了,你的言语(七十士译本,Logos是我心中的欢喜快乐,因我是称为你名下的人”(耶 15:16)。(对照启 10:9,伯 23:12
跟约翰福音 6 章的“降”直接相关的是“升”:

约翰福音 3 13 节:“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anabainō)过天。”耶稣这句话的“降”字,跟约翰福音 6章的是同一个字:atabainōKatabainō 的反义词当然就是 anabainō(“升”),两个字都出现在了这节经文中。约翰福音 6 62 节也出现了 anabainō,意思跟 3 13 节相近。
约翰福音 6 62 节:“倘或你们看见人子升到他原来所在之处,怎么样呢?”道(Memra)降下来,在“为人的基督耶稣”(提2:5)里、在人子里成了肉身,也会随着耶稣的复活,升至最高。再次看见,“升到他原来所在之处”这句话只能应用于道,而不是“为人的基督耶稣”,否则耶稣就不是像我们一样的人了。这并非在否认耶稣升到了天上去(徒 1:9-11 节记载了这件事),而是在指明耶稣说的“他原来所在之处”这句话,具体指的是道(Memra),这个道“有形有体”(西 2:9)地住在了基督里,及至耶稣升天的时候,道也在基督里返回了天上。
以下是相关字义的经文:
约翰福音 8 23 节:“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是从下头来的,我是从上头(anō)来的;你们是属这世界的,我不是属这世界的。’”在这节经文中,“从上头来的”(是跟 anōthen 相关的字,anōthen在约翰福音出现了 5 次,在新约出现了 13 次,可见是约翰福音的关键字)是什么意思,必须由“从下头来”的意思而确定。这节经文将“从下头来的”解释为“属这世界的”。约翰福音 3 31节解释说,从地上来的是“属乎地”。这跟“从上头来的”正相反,“从上头来的”不“属乎地”,而是属灵的:“从天上(anōthen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从地上来的是属乎地,他所说的也是属乎地。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约 3:31)。这番话不是耶稣说的,更像是施洗约翰说的,因为前一节经文就是施洗约翰在说话。在约翰福音,“从天上来的”恐怕惟独是 Memra(道)了。
至于约翰福音 3 31 节的“在万有之上”,这是称颂雅伟的话:“雅伟啊,尊大、能力、荣耀、强胜、威严都是你的;凡天上地下的都是你的;国度也是你的;并且你为至高,为万有之首above all)”(代上 29:11)。利未人的赞美诗也说:“你们要站起来称颂雅伟你们的神,永世无尽。雅伟啊,你荣耀之名是应当称颂的,超乎一切(above all)称颂和赞美”(尼 9:5)。意思是说,人所能献上的一切称颂和赞美,都不足以称颂、赞美他。这一主题还可以从诗篇中看见:89:6-795:396:497:9 等等。而诗篇113 4 节是一个总结:“雅伟超乎万民之上(above all),他的荣耀高过诸天。”
说到“在万有之上”(above all),还有一点需要明白的是,雅伟身为万有之首,他会将忠心的人升为高,超过周围的人。旧约有很多例子:申命记 7 14 节,“你必蒙福胜过万民”;还有申10:1526:1928:1;个人方面,撒下 6:21,但 6:3。以弗所书 1章这段华章说的是耶稣:
19 并知道他向我们这信的人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 20 就是照他在基督身上所运行的大能大力,使他从死里复活,叫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边,21 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连来世的也都超过了。22 将万有服在他的脚下,使他为教会作万有之首。”
使徒行传 10 36 节用一句话将这一切概括了出来:“他是万有的主”。


约翰福音的关键字exerchomai
道在基督里来到世上,住在我们当中
以下经文也与上文息息相关,因为表达的都是同一个主题,只不过用了另一个字:exerchomai,它对于我们明白道(Memra)从神那里来到世上至关重要。这个字是跟成了肉身的道相关的,而这种用法只出现在了约翰福音,以下是出现经文:
约翰福音 8 42 节(有趣的是,耶稣用了三个不同的字表达“来”的意思):“我本是出于神(直译是‘我从神出来’, ek tou theou exēlthonexēlthon exerchomai 的过去不定时,主动语态),也是从神而来(hēkō),并不是由着自己来(elēluthaerchomai 的完成时态),乃是他差我来。”
约翰福音 13 3 节:“耶稣知道父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且知道自己是从神出来的(exerchomai),又要归到神那里去。”
约翰福音 16 27-28 节:“父自己爱你们,因为你们已经爱我,又信我是从父出来的(exerchomai)。我从父出来(exerchomai),到了(erchomai)世界;我又离开世界,往父那里去。”(参看 30 节)约翰福音 17 8 节:“因为你所赐给我的道,我已经赐给他们。他们也领受了,又确实知道,我是从你出来的(exerchomai),并且信你差了我来。”
难道有人想说,耶稣上述这番话是在说他的肉体从天而降吗?当然不是!这样说就是忘了他说过的那句话:他的话是“灵和生命”(约 6:63);而且也否定了约翰福音 1 14 节的“成了肉身”(他的出生),如果耶稣的肉体是从天而降,那么这句话就成了多余的废话。既然这番话并不是在说耶稣的肉体从天而降,来到世上,那么结论不就很明显了吗?原来耶稣是在以成为肉身的道的身份谈论自己。所以在约翰福音,道是“人子”耶稣基督生命的中心要素。整本约翰福音,耶稣都是在以成为肉身的道说话、行事。耶稣非常清楚成为肉身的道(Memra)在自己里面大能地动工,他自己也与道和睦相处、完全合一。不明白这一重要事实,就根本不明白约翰福音。
正是耶稣这番讲论自己从神而来的话,被信奉三位一体论的人理解为耶稣在说自己是“子神”,因为耶稣不可能是直接从神那里来到了世上。他们还是很难掌握这个事实:是来到了世上,“成了肉身”;圣经里的道并非“子神” 。道是雅伟的转喻词,用保罗的话说,道代表了雅伟的“丰盛”,“有形有体”地住在基督里面(西 1:192:9)。是雅伟的同在和能力,“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了(林后 5:19)。一旦没有掌握到圣经的这些基本真理,就会陷入三位一体论的错谬里,完全看不见新约所启示的荣耀现实,就是雅伟降临在基督里,住在了我们当中,并且在基督里成就了我们的救恩。


我本是出于(exerchomai)神
Exerchomai(来自、出自)一字就可以传递出雅伟的道的本质特点。例如诗篇 33 6 节说,“诸天藉雅伟的命而造,万象藉他口中的气而成。”这里就显明了道的一些重要特点,道不仅出自父,进入了世界,而且还是父发出来的,是父说出来的话(参看民16:35,“有火从雅伟那里出来〔exerchomai〕”)。道是从父里面发出来的,是他的自我表达、自我启示,就像他的气或者灵一样,发自他里面,来成就他的永恒旨意。
这些出现“来”、“下来”的经文,都反映出了约翰福音前言讲论道(Logos)的那番话的意思:道来了,或者说降下来,进入了世界,他在世上“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约 1:14),在“为人的基督耶稣”(提前 2:5)里。四本福音书中,基督都是喜欢以“人子”(在约翰福音,看 1:513:13-14 等等)自称。约翰福音还特别强调耶稣是“基督”,弥赛亚,但耶稣从未将这些称号用在自己身上。
正确明白了这一切,也就明白了三位一体基督论——四、五世纪在外邦教会成形的理论(三位一体论也因此诞生)——在约翰福音根本找不到任何理据。因为约翰福音从未把道(Logos)看作一个神以外的、与神同等的位格,好像三位一体教义教导的那样。从约翰福音的道(Logos)根本推论不出这种教义来。


切记道是雅伟的转喻词,并非耶稣的!
约翰福音一开始的第一节经文就以三句话讲论道,足见这本福音书的主题是什么;可是我们被三位一体论蒙蔽了,居然视而不见。道(Memra)是雅伟的转喻词,特别是指他的创造和自我启示的工作,这是约翰时代的犹太人都知道的。所以最初读约翰福音的犹太人绝对清楚,约翰讲述的是雅伟透过基督所成就的拯救工作。是雅伟在基督里实行了拯救工作,这一点可以从统计数据得到证实,“父”字在约翰福音耶稣的教导中提及了 120 次,远远超过其它福音书。显然父才是重心。相反的是,“子”(ho huios在约翰福音只出现了 44 次,而且只有 35 次是在指基督。基督喜欢自称为“人子”。
道(Memra)不是基督的转喻词,可三位一体论却硬要这样解释。事实上,说到转喻词,经文本身已经解释了:“道 pros 神”。我们已经看见,如果将 pros 理解为关乎,那么意思就是道是讲论雅伟的一种方式,表明此处是用作雅伟的转喻词。这样一来,读者即便以前并不知道“道”是雅伟的转喻词,但看了这节经文,他就会一清二楚。可三位一体论却坚持将 pros 翻译为“与”,好达成自己的目标:让“道”成为神以外的另一位格,继而将这个“位格”高举为与神同等的“子神”。

三位一体论解读约翰福音 1 1 节的
四个必须先决条件
为了将这个重要问题掌握得一清二楚,请容我赘言,再来回顾一下三位一体论的解释。三位一体论是采取了几个步骤,达成了神化耶稣的目标:① pros 必须是“与”的意思,别无它意。普通读者读了翻译经文,根本不知道还有其它选择。② 接受 pros是“与”的意思,也影响不到一神论的解释,因为这就意味着是在以比喻式语言谈论道,旧约也这样谈论“话”(例如诗 33:6 的“命”)以及箴言的智慧。但三位一体论必须把比喻当真,必须将道解释为一个实在的位格。③ 这个“位格”被高举为在实质上与神同等,或者用尼西亚信经的话说,是“跟父一样的实质homoousion)”。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将约翰福音 1 1 第三句话 theos(神)的意思,降为“神性本质”或“实质”,因为第二位“神”未必跟第一位在“实质”上是同等的,结果就成了二等“神”。④ 这个“位格”,这个道,必须是指三位一体论的耶稣基督,结果道就成了耶稣的转喻词,而不是雅伟的,尽管这里根本没有提及耶稣的名字,惟有到了 1 17 节才提及耶稣!这完全是在将一整套观念强加入经文中,而经文本身根本不存在这些意思。简而言之,这纯粹是杜撰出来的!
三位一体论惟有在这四个“必须”的狭小空间内,才能生存。只要其中一个“必须”经不起解经的检验,整个教义便会瓦解。前文已经看过了,根据圣经,连一个“必须”都经不起解经的检验。原来整个三位一体教义的框架,是建立在错误解经的脆弱基础上的。


约翰福音的两个主题:道(Memra)和 Shekinah
早期教会时代的犹太人读了约翰福音,立刻就会意识到其中有两个主题:Memra Shekinah。至于二者有何关联,约翰福音 114 节阐明了出来:“Memra)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Shekinah)。”整个约翰福音就是在阐释这两个主题。我们已经简要地说过,雅伟的道(Memra)“降临”,在耶稣这个人里面“成了肉身”,雅伟在他里面住在我们中间。旧约的“会幕”以及后来的圣殿,就是雅伟的 Shekinah(或同在)“居住”的地方(Shakan“定居,停留,居住”〔BDB 希伯来文英文词典〕,Shekinah 的动词字根,相等的希腊文是 menō,在约翰福音出现了 40 次。对比3 次,可 2 次,路 7 次)。约翰福音 1 14 节是简洁地表达出了新约的这个奇妙信息,就是雅伟降临在了基督里,住在了我们中间。基督的身体就是雅伟的殿。


耶稣,神的殿:约 2:19
约翰福音 2 章:“19 耶稣回答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20 犹太人便说:‘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内就再建立起来吗?’21 但耶稣这话,是以他的身体为殿22所以到他从死里复活以后,门徒就想起他说过这话,便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

耶稣对犹太人公开说出的这番话,不但内容非常重要(即他的身体是神的殿,21 节,比较林前 6:19),而且后果也非常严重(后来公会就拿这句话指控他,定了他的罪,太 26:61,可 14:58)。
犹太人都知道耶路撒冷的圣殿是雅伟的殿,所以宣称他是神的殿,就是在宣称雅伟住在他里面。这是约翰福音中耶稣一贯的教导,他始终强调他说话、行事是父在他里面工作。他说自己是雅伟的殿,这并不是在宣称他是雅伟(否则的话,根本不用等到去公会,犹太人早就会以亵渎罪之名将他乱石打死了),而是说雅伟住在他里面,就如他在约翰福音 14 10 节所说,“父在我里面”。
然而约翰福音 2 19 节有一个大问题,这里引用耶稣的话说:“我……要再建立(希腊文是主动语态)起来”,这就跟上下文乃至整个新约教导相矛盾了。即便看看这句话的上下文,也明显看得出前后矛盾,仅三节后就又说“他从死里复活(希腊文是被动语态)”(约 2:22),即神使他复活了。这才是跟新约各书卷的信息一致的,整个新约都是在传讲神让耶稣从死里复活了,从来没说耶稣使自己复活了。
新约自始至终都在传讲神让耶稣从死里复活了:徒 2:24323:152613:30;罗 4:246:4(留意特别之处:“藉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8:11;林前 15:412(都是“神性被动语态〔divinepassive〕”,跟约 2:22 一样);加 1:1;弗 1:20;西 2:12;彼前 1:21
证据非常充足,是父神让耶稣从死里复活了。那么又如何理解“我……要再建立起来”这句话呢?约翰福音 10 17-18 节有没有提供一些解释呢?
约翰福音 10 17-18 节:“我父爱我,因我将命舍去,好再取lambanō)回来。没有人夺(airō)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exousia,“自由选择,权利”)舍了,也有权柄取(lambanō)回来,这是我从我父所受(lambanō)的命令。”
“取回来”,似乎在暗示他会使自己从死里复活。但这是正确的翻译吗?留意两节经文中 lambanō 出现了三次,但不知何故,译者决定将前两次翻译为“取回来”,最后一次翻译为“受”。如果翻译为“我将命舍去,好再(从父那儿)接受回来”,他们会觉得有什么问题呢?lambanō 既可以是“接受”的意思,也可以是“取”的意思,选择哪一个意思要视乎上下文。而约翰福音 10 17-18节出现的这三次,按照上下文,最后一次只能翻译为“受”。但前两次翻译为“取”,是不是因为上下文决定的呢?显然不是上下文决定的,而是译者的偏爱。
而且约翰福音用了 lambanō 这个字 46 次,用作“取”的意思的还不到四分之一,用作“受”的意思的超过了 30 次。由此可见,在约翰福音 10 17-18 节,耶稣显然是在说,他是自愿舍命的,因为他活出的是讨神喜悦的生命,所以他知道他会再次从父那儿得回生命。
可是我们依然没有解决那个问题,就是耶稣说(约 2:19“我……要再建立起来(即指他的身体)”,而新约一贯的教导包括约翰福音 2 22 节都是在说父让他死里复活了,二者如何协调呢?答案能否在约翰福音 14 24 节找到呢?约翰福音 14 24节说,“你们所听见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来之父的道。”会不会是父在基督里并且透过基督而说话呢?但又怎能说这“身体”(约 2:21 节)是天父的身体呢?如果他的身体是神的殿(约 2:19),而殿就等于身体,那么神的殿就是神的“身体”。歌罗西书 2 9节或许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耶稣的身体就是父的身体。
圣经也称我们特别是我们的身体为神的殿,或者神的灵的殿(林前 6:19)。这岂不是说,我们在世上也组成了神的“身体”,神住在这个身体里面,并且向世人显明了自己吗?
耶稣从未说他使自己复活,但天父已经赐给他权柄,在末日让人复活(约 6:39-40 等等)。会不会“他的身体”指的是末日将要复活的教会(好像后来保罗所说的)?这种解释是行不通的,因为约翰福音 2 19 节还说到了“三天”,而信徒是将来主再来时才复活。如果这种解释在解经上是不能成立的,那么就只剩下了第一种解释,即是父在借着基督说“我……要再建立起来”。
如果这是正确的答案,那么我们就必须问:耶稣还有哪些话是父说的,而不是耶稣本人说的呢?一些“我是”句式(比如约8:58,“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直译是“在亚伯拉罕之前,我是”),可能就是父说的。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并不是因为联想到了出埃及记 3 章,而是因为约翰福音这些话的上下文。


Shekinah
Shekinah 的概念渗透了约翰福音耶稣的教导,这跟他的身体是雅伟的居所有关。与此相关的教导是“住在”以及与神“合而为一”,二者都是 Shekinah 的主要概念。我们已经看见,menō(“停留,生活,居住,住宿,住在”)是约翰福音的关键字(出现了40 次)。看一下 menō 的意思,立刻便会发现它跟“Shekinah”意思非常相近。维基百科对 Shekinah 一字解释如下:
“在圣经希伯来文中,这个字意思是安顿、定居、居住,希伯来圣经经常用到它。参看出埃及记 40:35,‘摩西不能进会幕,因为云彩停(Shakhan)在其上,并且雅伟的荣光充满了帐幕。’古代犹太人认为, Shekhina 指的是特别的同住,是神同在的同住。”(摘自 Shekhina 一文,Shekhina Shekinah 的另一种拼法)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原来 Shekinah 还有另一个全新、特别的含义,即相等于殿、身体:“以他的身体为殿”(约 2:21)。殿(包括从前的帐幕)是人手所造的,身体却不是(可 14:58,跟约 2:19相平行)。更重要的是,相比于殿,身体是活的实体。而作为活的实体,身体是能够成长的,即是说,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不断增长、生机勃勃的。有趣的是,保罗用了房子和身体两个比喻谈论这种成长:“各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弗 2:21)。再比较一下歌罗西书 2 19 节:“全身既然靠着他(基督),筋节得以相助联络,就因神大得长进。”以弗所书强调的是圣殿的结构,而歌罗西书将圣殿描绘成了一个身体。
由此可见,约翰的 menō 概念也必须从不断变化、不断成长的角度来理解,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即是说,不能只当作“停留、逗留”的意思,更是“居住,生活”的意思。这是基督与信徒之间互住在彼此里面的活泼关系。这一点在葡萄树的比喻中清晰可见:“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menō en)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约 15:5)。“结果子”是生命和成长的证据,而这是互“住”menō en)的结果。
使徒保罗也有同样的教导,而且也用了身体的图画:“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罗12:4-5)。身体各肢体之间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而“用处”(praxis行为,行动,实践,功用)一词就表达出了这种活泼的关系,正如保罗在歌罗西 2 19 节(上文引用过)所说,身体“因神(雅伟)大得长进”。
雅伟住在这个身体里,以它为殿(林前 3:16,林后 6:16)。我们与神的互住关系,同耶稣与父雅伟的互住关系的运作方式是一样的:“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不信吗?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menō)我里面(en)的父作他自己的事”(约 14:10)。这种互住就恰恰是耶稣与父成为“一”的意思,这个合一并非排外的,而是要带信徒们也进入其中:
约翰福音 17 章:“21 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22 你所赐给我的荣耀,我已赐给他们,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23 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地合而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也知道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
当更多信徒加入了这个合一,那么它就像一个活泼的、成长的建筑物或者身体,充满了雅伟同在(Shekinah)的大能。根据约翰福音,得救、得永生的意思就是凭信心成为这个身体的一分子。所以按照约翰福音,信心并非单单“相信”(believe in)某事,而是“因信进入”(believe into)某人(基督)里。所以信心应该是活泼、充满朝气的,因为有活力就是有生命的特征。


因信进入
“因信进入”(pisteuō eis)是约翰福音的另一个基本概念,从出现次数统计便可以看出来:约翰福音 34 次,马太福音 1 次,马可福音 1 次,使徒行传 1 次,罗马书 3 次,约翰一书 3 次。“Eis不只是“在”的意思,更是“进入,朝着,向着”的意思(参看BDAG 希腊文英文词典)。参考经文很多,无法一一探讨,但有一节经文是大多基督徒所熟悉的:“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 3:16)。大多基督徒都不知道,这里的“信”是 pisteuō eis(因信进入)。为什么要强调“进入”呢?关键就是,按照约翰福音,惟有透过“因信进入”基督,我们才能“在基督里”,他也在我们里面;而惟有在他里面,才能有永生。救恩并不是说你只要站在远处“相信”基督就行了。相信意味着成为葡萄树的枝子,成为他身体的肢体。救恩的关键不在于相信或者信心本身,而在于信心的对象,所以惟有那种促使我们“进入”了基督里的信心,才能使我们享有永生。
同样的真理,如果用一种既是对比、又是互补的方式来表达,那么可以说我们是接受基督进入我们里面。如何接受他进入我们里面呢?就是把他“吃”下去,这是信心行动的另一幅表达图画,是耶稣在约翰福音 6 章(特别是 54565758 节)所描绘出来的。所以耶稣能够从两方面来说,既说他在我们里面,也说我们在他里面。这种互住,这种生命的交流,就是约翰福音的重点信息。而“吃他的肉”、“喝他的血”这种比喻式语言所表达出来的“内在化”,或者说领受进入我们内心深处的概念,就是主的圣餐所象征的意义。然而没有互住、共享的生命,那么象征意义也就成了徒有虚表。


属灵的合一
互住是父(雅伟)与耶稣属灵联合、合一的活泼体现:“我与父原为一”(约 10:30)。这种生命的合一是外延的,吸纳了耶稣的门徒和一切具有“内在化”(将耶稣“吃”下去)信心的人,这一点从以下经文可见:
约翰福音 17 章:
11 叫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一样。”
21 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22 你所赐给我的荣耀,我已赐给他们,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23 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地合而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也知道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
这种合一的中心是雅伟,而且这种合一关系光芒四射,涵盖了一切信徒,使他们与雅伟在属灵上联合。透过这个联合,他的生命(即永生)就注入到我们生命里,一步步将我们改变成为全新的人。所以保罗认为这种联合是极其重要的属灵现实:“与主联合的,便是与主成为一灵”(林前 6:17)。要知道(但多数基督徒似乎并不知道),在保罗看来,救恩是与神和好的结果(林后5:18-20,弗 2:16,西 1:20),而与神和好就带来了联合(罗 6:5)。这种联合最终会涵盖万物:以弗所书 1 10 节,“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满足的时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歌罗西书 1 20 节,“既然藉着他(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着他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雅伟神)和好了。”


结论: 神在基督里
要想清楚掌握这个问题,就必须记住三个基本要素:
① 耶稣是真正的人。但这个事实本身不足以成就人类的救恩,也不能够解释约翰福音、保罗书信所记载的耶稣其人及其生命、作为。无论人有多伟大,也不可能独立成就救恩这项大工程。救恩是神的工作,但神的工作是透过一个人来实现的,而惟有一个完全人,才能献上完全的、蒙悦纳的赎罪祭。在这个世界,人怎能达到完全呢?希伯来书说他“因受苦难得以完全”,“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来 2:105:8)。“学”就表明耶稣要付出努力,完全并非靠被动得来的。
但苦难是人生常态,世上无数人都在受某种形式的苦,而且往往备受煎熬。保罗为福音的缘故所受的苦,远远超过了大部分人所承受的,我们可以从他的书信(林后 11:23-30)略知大概。然而受了这么多的苦,保罗却承认自己并未达到完全,也没有奢望能够达到完全,除非是到了复活的时候(腓 3:11-13)。可见今生是无法达到完全的,也可见耶稣的完全并非只因为受过苦而已。在成为完全的过程中,受苦是在所难免的,但耶稣之所以达到了完全,关键是靠雅伟的内住同在与大能。换言之,耶稣能够达到完全,这是雅伟在他里面行的神迹。或者说,耶稣本身就是雅伟的神迹。
纵然知道了耶稣是真正的人,可是如果没有洞见到他身为完全人的独特之处,那么我们就还没有真正明白他的人性。耶稣之所以独特,是因为雅伟特别住在了他里面。说耶稣“只是人”,这是没能明白是雅伟在耶稣里面奇妙地同在、做工,以致耶稣成了雅伟的神迹。
神学上所归类的各种错误教导,比如亚流主义(Arianism),嗣子论(Adoptionism),一位论派(Unitarianism,显然也有很多不同派别),这些教导除了其它错谬之外,都是没能洞见到雅伟与耶稣合一的本质。正是这种合一,才将耶稣改变成了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一个完全人的神迹。这也跟三位一体论迥然不同,三位一体论神化了耶稣,说他之所以完全,因为他跟一位圣经里根本没有的“子神”联合了。
② 三位一体论的观点已经是众所周知,所以我只想简略概括一下。三位一体论认为,“子神”来到了世上,在耶稣里成了肉身,好拯救人类。子神跟耶稣联合到一个地步,甚至可以称耶稣为“神人并存体”。这种联合就生成了一个“既是真正的神又是真正的人”的产物。问题是,无论如何查考,圣经里根本没有“子神”。“子神”的概念是源自错误解经——特别是错误解释约翰福音 1 1节。而且“真神真人”这个概念的问题是,最终这人既不是真人,也不是真神。
而这种错误解释酿成的最严重后果是,它用圣经根本不存在的所谓“子神”,取代了雅伟——先知们所预言、期盼的那位,他要“降临”,拯救以色列、拯救世人。三位一体论看“子神”跟耶稣基督是同一个人,前者在后者里面成了肉身,这一切说法都毫无圣经根据。他们竟敢让“第二位格”取代了“第一位格”(按照三位一体教义,应该是代表了雅伟),成了来到世上拯救人类的那一位。结果荣耀都归给了第二位格,第二位格成了中心人物,自然也就将“第一位格”降为了次要的。将来神会如何审判这一切呢?想到这里,我不禁胆战心惊。
③ 圣经证据已经充分显明,这个荣耀的新约信息是,雅伟亲自来到了世上,在耶稣基督这个人里面。雅伟特别的同在非常独特地住在了耶稣里面,这种内住就是雅伟与耶稣深入的属灵合一的基础,跟三位一体论所谓的合一完全不同。三位一体论所谓的合一是“神体”中的“第二位格”与耶稣这个人“半肉体式”的合一,由此而生成了三位一体的基督。所谓“半肉体式”(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词语),意思是肉体与灵在耶稣里面合一了;根据三位一体论,这种肉体与灵的合一是在“子神”成为肉身那一刻发生的。圣经教导说,雅伟内住耶稣是在耶稣出生那一刻开始的,这就解释了“童女所生”的意义和重要所在。
这并不是说雅伟完全被容纳进了基督里。雅伟是无所不在的,“天和天上的天”都不足他居住(王上 8:27,代下 2:66:18),所以基督的肉身根本不可能容纳住雅伟。新约说的是,雅伟的“丰盛”(plērōma),即“神本性一切的丰盛”(希腊文英文词典 BDAG关于西 2:91:19),或者可以说雅伟的“本质”(“essential being”),而这个“本质”的代表就是道,住在了耶稣身体里面。雅伟是无限的,但接受他丰盛的人却有限度。除了雅伟以外,其他人都是天生有限度的。所以“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西 2:9)这句话,意思一定是说雅伟的本质(并非雅伟的全部,这是不可能的)完全充满了基督。

正是这种住在基督里面,神才可能在基督里让世人与自己和好;正因为神住在基督里面,基督才可能在世上达到完全(而其他人根本不可能达到完全),人类的救恩才有可能实现。耶稣热爱、顺服雅伟,“如同火烧”(约 2:17,诗 69:9),所以才能成为毫无瑕疵的羔羊,除去世人的罪,也正因如此,雅伟让他死而复活了(徒2:273113:3537


的最后一点观察
因为“道”的意思对于三位一体论至关重要,所以本书用了很大篇幅探讨“道”。我们已经看见,无论是希腊哲学、犹太希腊哲学(斐罗),还是旧约(包括希伯来圣经和亚兰文旧约),都找不到三位一体“道”的观念的依据,即“道”是神以外的一个独立位格,甚至与雅伟同等,叫做“子神”。没有任何资料支持这种观念,这是错误解释约翰福音以及其它新约书信的产物。所以三位一体论从以上资料中根本找不到任何支持。
恰恰相反,我们经过查经却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即“道”在圣经中是雅伟神的转喻词,雅伟神以他自我显现、富有创造力的道的形式来到了世上,住在了耶稣基督里面,这是他以往从未行过的事。重要的是,一旦按照圣经来理解道,那么即便希腊哲学(斯多葛派)中道(Logos)的观念——道是个理性原则,宇宙靠它而运行——也能够在圣经中找到对应,因为圣经说道托住万有(来 1:3);而斐罗所阐释的 Logos,也能够帮助甚至大大帮助我们明白耶稣的事工。旧约提及道的经文虽然比较少,但都非常重要,而 Memra 在亚兰文旧约译本频频出现,就为约翰福音的道提供了解释。这一切资料其实都是在支持、帮助我们从圣经一神论的角度理解道,非常宝贵。圣经“道”的含义如此广泛地被采纳,也许这就是约翰福音使用“道”字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结
不妨概括一下圣经有关雅伟的奇妙启示,以下是大致图画:
圣经一开篇就展现出,雅伟与男人、女人在伊甸园畅谈、交往。伊甸园是雅伟创造了他们之后,为他们预备(“立”,创 2:8的地方。即便亚当、夏娃犯了罪,但依然有人(比如以诺)与雅伟“同行”。雅伟甚至跟该隐说话,保护他免遭杀害,这除了表明雅伟对罪人的耐心和怜悯,还能有什么意思呢?但罪在地上越来越嚣张,没有消退的迹象,而是每况愈下,最后只剩下了一个义人(挪亚)。圣洁的雅伟再也忍无可忍,终于降下了大洪水。
这次浩劫之后,雅伟又找到了一个义人,就是亚伯拉罕。亚伯拉罕与他亲密相交,到了一个地步,亚伯拉罕竟敢跟他讨价还价,为所多玛代求!这件事也显明出雅伟并不愿毁灭这座城,哪怕在当中只找到几个比较正直的人,他也不会灭城,可是他又只找到了一个:罗得。
雅伟与摩西的亲密相交也是众所周知的。可是以色列民顽梗、悖逆(不但在旷野,还在后来的日子),显然让雅伟不胜其烦。像亚伯拉罕、摩西这样的优秀人物,往往是凤毛麟角。所以我们从圣经记载里开始看见,自摩西以后,喜欢与人相近的神(与人亲密到一个地步,学者们形容为“拟人论”)似乎已经远离尘嚣。在以色列余下的历史中,他能够与之沟通的人寥寥无几,仅有少数先知而已,而耶稣指出,这些先知也被他们逼迫、杀害了(路11:47-51 等等)。
所以这位一度与人非常接近的神,似乎变得遥不可及,或者说变成了“超越的”,成了“自隐的神”(赛 45:15),隐藏在了天上,远离人。但他只是似乎遥不可及,遥不可及并非他的性情,之所以造成了这种局面,是因为人一意孤行,坚持犯罪。所以根据圣经,将神的“超越性”解释为神的本性喜欢远离人,这是错误观念。雅伟是超越的,意思是他非常伟大,超过一切万物,但并非遥不可及。可见雅伟的“内蕴性”、“超越性”这类概念,是反映了人对神与人之间距离远近的感觉;而感觉远近与否,就在乎这人与神的关系。
在挪亚时代,雅伟许诺不再用洪水毁灭世界。雅伟无需许诺,可是为什么他要将自己限定在一个诺言里呢?现在我们就明白了,因为他爱人类,他早已经为人类的救恩制定好了计划。至于他打算如何实施这项计划,他在伊甸园提示了一丝线索,当时他杀了一只动物,用动物皮给亚当、夏娃蔽体。而希伯来文的“赎罪”(atone)一字,就是源自“遮蔽”(cover)一字。雅伟亲自为人预备了赎罪祭,这是何等奇妙的好消息(福音)!诗人欣喜地说:“罪孽胜了我,至于我们的过犯,你都要赦免”(诗 65:3)。为什么他要赦免人的过犯呢?因为“我以永远的爱爱你”(耶 31:3)。
原来新约最奇妙的信息是,雅伟来到了世上,他的全部丰盛都有形有体地住在了弥赛亚耶稣这个人里面。雅伟预备、膏立了这位弥赛亚,为的就是亲自来到基督里面,使世人与自己和好。这并不是说耶稣是雅伟,但雅伟住在他里面,到一个地步,耶稣能够说自己的身体是雅伟的殿(约 2:21)。正因为耶稣跟父(雅伟)有这种合一,所以耶稣能够说父在他里面,他在父里面(对比我们与基督的合一,我们在他里面,他也在我们里面)。透过这种合一,耶稣真的跟雅伟合而为一了,但并非某种玄学上的本质合一(如果有所谓本质的话),而是最深入的合一:属灵的合一。
这种合一是为了让雅伟能够在基督里成就人类的救恩,好使“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林后 5:19歌罗西书 2 章具体道出了神如何成就这件事:
13 你们从前在过犯和未受割礼的肉体中死了,神赦免了你们一切过犯,便叫你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14 又涂抹了在律例上所写攻击我们有碍于我们的字据,把它撤去,钉在十字架上。15 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掳来,明显给众人看,就仗着十字架夸胜。根据这段话的上下文以及句法结构,15 节的正确翻译应该是“仗着他(en autō)夸胜”,而不是“仗着十字架夸胜”。因为并非十字架本身将“执政的掌权的掳来”了,更谈不上“明显给众人看”。这一切都是靠父的大能(林前 6:14 等等),借着基督的死和复活所成就的。因为惟有借着复活,基督才“显明是神的儿子”(罗 1:4)。
从歌罗西书这段重要经文中,我们可以看见雅伟为了救我们,在基督里做了些什么事情:
① 他让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
② 赦免了我们一切过犯,
③ 透过十字架,他涂抹了在律例上所写攻击我们有碍于我们的字据,释放了我们,
④ 他(透过十字架和基督复活)将一切逼迫我们的执政的掌权的掳来,
在基督里,他战胜了一切与公义为敌的仇敌。
耶稣是雅伟特别预备的人,好让雅伟能够在世上奇妙、独特地显现,拯救世人,这就是童女所生的意义。这也是“道”在圣经中的意思,“道”总结了雅伟的自我显现:他的同在、他的真理、他的能力、他的生命、他的爱——总之是他一切属性、“丰盛”的体现。而这一切品质、“丰盛”都降了下来,住在了“不是人手所造的”殿中(可 14:58;参看徒 7:48,来 9:11),这殿就是耶稣的身体(约 2:21)。


结语
最后可以用这个关键问题结束本书的查考:雅伟是不是在耶稣基督这个人里面来到了世上?如果不是,那么旧约的信息特别是旧约的预言就还没有应验,福音乃至整本新约就留下了一个悬而未决的大问号:耶稣是普通人吗?虽然他是先知,甚至是弥赛亚,不过是否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呢?抑或耶稣是神特别选择的人,神住在了他里面,并且在他里面工作?这是神以前从未做过的事,神跟这个人同住,与他合一,到一个地步,神经历了人的生命,体会到了成为人的滋味,即是说,神在基督里经历到了什么是“成为肉身”。
本书的查考就引领我们得出了这个结论:雅伟来到了世上,在耶稣基督这个人里面。他在耶稣里面“宿营”或者居住,就像以前住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一样,但现在他是住在“不是人手所造的”殿里,即弥赛亚耶稣的身体里。三位一体论的错误在于,它杜撰出了一个称作“子神”的第二位格,宣称他来到了世上拯救我们,这样就把新约所尊崇的“神我们的救主”雅伟推置一旁,将神化了的耶稣奉为中心。将耶稣神化后,三个同等的位格所组成的三位一体就取代了圣经的一神论,代替了“独一的真神”(约17:3)。这位独一的真神是耶稣祷告的对象,是耶稣教导门徒要尽一切去爱的(可 12:29 及以下,包括平行经文)。
福音书传讲说,雅伟为了人类的救恩,在基督里行了一件奇妙的新事。这件新事是他早已计划好、应许了的,最终“在这末世”(来 9:26,林前 10:11)在基督里成就了。


雅伟行一件新事
以赛亚书 43 19 节:“看哪,我要作一件新事,如今要发现,你们岂不知道吗?我必在旷野开道路,在沙漠开江河。”
以赛亚书 42 9 节:“看哪,先前的事已经成就,现在我将新事说明,这事未发以先,我就说给你们听。”
以赛亚书 48 章:“6 你已经听见,现在要看见这一切,你不说明吗?从今以后,我将新事,就是你所不知道的隐密事指示你。7这事是现今造的,并非从古就有;在今日以先,你也未曾听见,免得你说:‘这事我早已知道了。’”
哥林多后书 5 章:“17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18 一切都是出于神(雅伟),他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19 这就是神(雅伟)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
这几节经文言简意赅,不但总结了保罗的教导,也总结了新约福音信息。而且“神在基督里”这五个字,也浓缩了本书所查考的真理——当然圣经里的“神”永远是指雅伟,希望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个事实。正是因为没有掌握住这个真理,教会才落入了三位一体论的错谬里。这个走入歧途的过程开始于公元二世纪中叶,当时外邦信徒对教会的影响与日俱增,教会跟犹太人的根断了联系。教会在那些讲希腊语、受过希腊教育,从小受到希腊世界多神论熏染的“教父”的带领下,非常缺乏犹太人以及早期犹太教会那种对一神论的委身。结果基督的年代仅过去了一百多年,西方外邦教会就开始了神化耶稣的进程,及至尼西亚会议(公元 325 年)达到了顶峰,继而在君士坦丁堡会议(公元 381的)宣告了一个蒙上了面纱的多神论,后来称之为“三位一体论”。
整个过程无疑也因为另外一个因素,变得更加便利顺畅。这个因素就是,希腊文旧约(讲希腊语的教会所使用的)没有将神的名字雅伟音译出来,却跟从了流放后的犹太人的习惯,用“主”kurios)字代替了神的名字雅伟,“主”是在翻译希伯来字 Adonai(主)。但关键问题是,犹太读者知道 Adonai 是“雅伟”的代用语,而且希伯来圣经是看得见“雅伟”这个词的,尽管读者会把它读Adonai。但外邦教会所使用的希腊文旧约根本看不见“雅伟”一词,这个出现了 6828 次的名字——雅伟——已经被一笔勾销了。而且耶稣也荣获了“主”的称号,跟旧约用以称呼雅伟的是同一个字,所以现在神是“主”,基督也是“主”,没有什么区别。正因为没能将雅伟与基督区别开来,教会领导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保持这一重要区别,结果实际上就成就了神化基督的工作。现代英文翻译采取了大写形式加以区别,大写的“主”(“LORD”)代表雅伟,小写的“主”(Lord)代表耶稣。但在口语中根本没有区别,而且基督教书籍写到神的时候,通常也不用大写的“主”(“LORD”)。
最终的结果是,教会实际上已经将雅伟排挤了出去,完全让耶稣取而代之了。也许雅伟在三位一体教义中还保留着一席之地,因为三位一体论称他为“父”,也相信、敬拜他;但比之于耶稣,他是个无关紧要的人物,耶稣才是中心。况且“父”这个称号有时候也用来指耶稣,所以雅伟仅有的这一席之地——“父”的称号,也被夺走了。再加上连教会领导在思想、言论上也无法清楚区分雅伟和耶稣,他们的无知就导致雅伟完全被教会排挤了出去。
比如说,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是,传道人以及基督教作家都主张说,约翰福音耶稣的“我是”句式证明了耶稣是神。他们完全没有掌握到这个事实:“我是”是特别关乎到了雅伟,并非广义上的“神”的概念。他们甚至没能明白,这种“我是”句式只能“证明”耶稣是雅伟,而这一结论就连三位一体论者也不愿接受。未受过教导的基督徒落入这种错谬里,也许还情有可原;但教会领导和教师犯这种大错,就责无旁贷了。
教会使用的所有圣经译本,几乎都排挤掉了雅伟。惟一一本还保留着“雅伟”一词的主要译本,就是新耶路撒冷译本,但教会很少使用这个译本。而更糟的是,教会完全抛弃了圣经的一神论,毫不理会耶稣的立场。耶稣本人绝对坚持雅伟是“独一的真神”(约 17:35:44),这是无可争辩的真理。可是他们竟敢厚颜无耻地将那些坚持这一真理的人称为“异端”;但在圣经看来,他们才是真正的异端。
最要紧的是,在这“末世”(提后 3:1),教会——如果还是雅伟的教会的话——必须将本属于雅伟的位置归还雅伟。教会里还有很多信徒依然对神的真理持开放态度,这些就是那“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 8:28)。他们就会回应这个呼召:“凡属雅伟的,都要到我这里来!”(出 32:26)。众所周知,这是摩西向以色列发出的呼召,当时他们几乎堕入了拜偶像、背道的深渊。这个呼召必须十万火急地再次响起:谁是为雅伟的?谁是属雅伟的?都要到他那里去。凡应召而归入雅伟阵营的人,他就会发现,发出这个呼召的并非别人,正是耶稣,是雅伟在耶稣里并且透过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因为雅伟在基督里召唤全人类说:“地极的人都当仰望我,就必得救,因为我是神,再没有别神”(赛 45:22




① 所谓从天而降,意思是像吗哪那样,显然没有人看见吗哪降下来,它是每天早晨出现在地面上的,出 16:14

② 完全与圣洁在圣经里的关系,可以从“完全”(太 5:48,申 18:13)与“圣洁”(彼前 1:16,利 20:26)的对照中看见。所以耶稣作为完全人,也是“神的圣者”(约 6:69,可 1:24,路 4:34)。

③ 附录 10 有更详尽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