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约翰福音 1 章 1 节“道”的旧约根源【整章】
|
第七章
约翰福音 1 章 1 节“道”的旧约根源
“雅伟的道”,其中“道”是个集合名词,包括了一系列雅伟发出命令的话(比如“要有光”,创 1:3);或者是来自雅伟的信息,比如“雅伟的话临到”(临到亚伯兰、以利亚、耶利米等等),这句话在旧约出现了超过 100 次。
我们必须明白一些基本事实,才能体会到“道”字是多么重要。举个例子,人类要是不靠说话,彼此如何沟通呢?只消去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异国他乡,我们就能体会到个中滋味了,连最基本的事情都无法沟通。哪怕只会几句当地话,都不无裨益。所以话是人与人沟通的基本渠道,一切沟通都是靠话语,无论是讲出来(各种声音),还是写出来(各种形式、符号、标记),或者是以数码形式(比如计算机)显视出来。没有语言,就根本无法沟通——除非是靠心灵感应,但科学上还不能确定心灵感应的真实性。即便夫妻之间,彼此已经相当熟悉,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也能够明白彼此的意念,但如果不用语言沟通,则就连日常生活琐事,也无法具体确实知道对方在想什么。面部表情可以显露出某些情绪,但这些情绪的内涵惟有用言语才能表达出来。然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语言是理所当然的,几乎忘记了这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
道也是神与人沟通不可或缺的要素,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沟通方法了。一个记号,比如神迹,如果我们能够阐释个中意义,那么它传递出来的就是一篇信息;但要阐释个中意义,就必须用话语。圣经往往解释了神行事的意思,不至于让人猜测臆断,最后完全错会了意思。神希望我们认识他,所以他的话非常重要。
神与人的一切沟通都是靠他的话为媒介,要么说出来,要么写出来,这一点我们必须掌握住。我们已经看见,人类一切的沟通尚且以话为媒介,更何况神与人的沟通了,因为“神是个灵”(约4:24);而且神是圣洁的,圣经经常强调,没有人能够直接见到神还存活(出 33:20),所以他主要是靠言语交流向人启示自己。
世人不可能直接看见神,每当说到人看见神,比如以赛亚看见了神的异象(赛 6:1 及以下),圣经解释说他看见的是神的“荣耀”(约 12:41),并非神本身。同样,以西结看见的异象也并非神本身,他抬头看见了透明的“水晶”:“活物的头以上有穹苍的形像,看着像可畏的水晶,铺张在活物的头以上”(结 1:22)。在活物上面,他又看见了一个宝座,“在宝座形像以上有仿佛人的形状”(26 节),“这就是雅伟荣耀的形像”(28 节)。跟以赛亚一样,以西结看见的是“雅伟的荣耀”,而且他说这只不过是雅伟荣耀的“形像”。关键就是,神是透过他的话或者荣耀,或者是两样并用,来跟人交流的。比如以西结书 1 章 3 节:“雅伟的话特特临到布西的儿子祭司以西结”,他就“得见神的异象”(结 1:1,“雅伟的荣耀”,28 节)。正因如此,“道”和“荣耀”都是雅伟的转喻词(撒上 4:21-22,15:29;参看来 1:3,8:1),但道是神与人交流的主要渠道。
这一切非常有助于我们明白约翰福音,特别是提及了“道”的两节经文:约翰福音 1 章 1 节和 14 节。重要的是,14 节同时提及了“道”和“荣耀”(正如以西结书 1 章),正因为“道成了肉身”,所以我们能够看见“他的荣耀”。“他”是指谁呢?整句话的主语是“道”,可见使徒们看见的是道的荣光。透过在耶稣基督这个人里面成为“肉身”,道将自己的荣耀显现了出来。所以“子”一词并非单单指耶稣,而是住在他里面的道,道的荣耀在这个“独生”子里面显现了出来:“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14 节)。这一点对于明白约翰福音至关重要。一位论派(Unitarianism)的错误是,以为“子”单单是指基督耶稣这个人;而三位一体论的错误是,假设“子”指的是成为肉身的“子神”。惟有看“子”是 Shekinah——是雅伟(以道的身份)住在了人当中——这才是对圣经启示的正确理解。
三位一体基督论的奠基经文:约 1:1
毫无疑问,约翰福音前几节经文对于三位一体基督论至关重要,是三位一体基督论的基石。关于这一点,美国肯塔基艾斯伯里神学院(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新约教授本·威瑟林顿(Ben Witherington III)在他的书《智者耶稣》(Jesus the Sage)中有一段正确观察:“比之于新约其它经文,约翰福音 1 章 1-18节尤其让基督徒深信神的儿子是太初就存在的,是神。早期教会正是由此而得出了 logos(即神的儿子是‘道’)基督论以及成为肉身的基本理解。”
像大多数神学家一样,威瑟林顿也承认约翰福音的前言,特别是第一节经文,对于三位一体论至关重要。所以这一章我们就从深入查考约翰福音的前言开始。
威瑟林顿在探讨约翰福音的前言时写道:“有明确的证据显示,这是一首独立的赞美诗,约翰福音将之引用了过来。因为这首赞美诗的很多关键字眼在整本约翰福音中再也没有出现过,比如道(logos) ,恩典(charis),丰满(pleros)。而且 14 节说道来了、住在我们当中(或在我们中间宿营居住),这个观念在约翰福音其它地方也找不到。
“这首赞美诗应该称作散文式的诗歌,或者诗歌式的散文。它在希腊原文里很有韵律节奏感,在好的英文译本里也看得出来。”(《智者耶稣》,283 页)
值得注意的是,三位一体基督论引以为据的新约经文,主要都是赞美诗,即诗歌体裁。除了约翰福音的前言,还有腓立比书2 章 6-11 节,歌罗西书 1 章,希伯来书 1 章。还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诗歌是在谈论基督(和神),并不是对基督说的(即敬拜他,很多人却往往误以为是这样)。
像很多圣经学者一样,威瑟林顿也探索了 Logos 的出处,一直追溯到旧约的智慧书以及其它早期文献。本章也会探讨这一点,而且再看一看还可以追溯到哪些希伯来圣经经文,集思广益,好明白约翰福音 1 章 1 节 Logos 是什么意思。我们就从出现“道”字的经文开始查考,这些经文一定会有助于我们明白约翰福音 1章的“道”。
道 = Logos = Dabar = Memra
希伯来圣经的“Logos”是什么?
两本希伯来文译本新约:联合圣经公会的希伯来文新约(1976)以及 Salkinson-Ginsberg 希伯来文新约,都将约翰福音 1章 1 节的“Logos”(道)正确地翻译为希伯来字 dabar。
Dabar(道)指的是任何一种言语交流,动词可以是“说,宣布,交谈,命令,允诺,警告,恐吓,唱等等”意思;名词的意思是“话,话语,演讲,事物等等”。正如在任何一种语言里,这都是一个常见字:“两个字(动词、名词)在旧约的出现次数超过了 2500 次,名词超过 1400 次,动词超过 1100 次”(TWOT)。
本书第 5 章最后提到说,慈爱是雅伟最典型的性情。所以他的话也一定是他表达自己的主要方法,因而也是他自我启示的方法。这就是“道”字的意义所在。慈爱的雅伟最渴望透过他的话,赐福给地上每一个人。雨就是雅伟降福给大地的一种方式,雨水浇灌植物,植物又为人类、动物提供食物。所以雨是他的话的一种象征。
Dabar——以赛亚书 55 章的“道”
地上的生命仰赖天上降下的雨,所以雨代表了神的话:“雨雪从天而降,并不返回,却滋润地土,使地上发芽结实,使撒种的有种,使要吃的有粮。我口所出的话(dabar)也必如此,决不徒然返回,却要成就我所喜悦的,在我发他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赛 55:10-11)